在近期的基金銷售中,保險公司作為基金單一機構持有人的現象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包括大學在內的一些新的機構已成為基金新的機構持有人。
大學資金成為新機構力量
最近,一些大學的財務部門開始頻頻考察基金公司,并申購了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大學資金作為一股新機構力量已開始進入基金。
深圳一基金公司銷售負責人表示:“不要小看大學的購買力,大學的閑置資金還是很多的,有的大學多的手握十幾億資金。”大學資金的來源主要有財政撥款、學費收入、捐贈等。在美國,民間捐贈是很大一筆資金來源,每年的捐贈款就可達1億美元。隨著我國大學收費制度的確立,大學的自有資金開始漸漸充沛,“一些商學院以及大學的社會培訓項目開始收取的高昂的學費,都為大學積累了資金”。
據悉,目前購買基金的大學還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華東及華南地區。有關人士透露,盡管大學資金充裕,但是購買份額并不是很多,購買基金的數量多的一般在3000萬份左右。“很多大學在理財上還是比較保守,以前投資多投資一些國債項目。并且由于大學財務制度的限制,比如一年一次的財務考核等,使其對基金的投資額度還不太多。”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學校理財觀念的成熟,大學應該是基金的一個大客戶。
機構持有人多元化
基金公司銷售人員透露,除了外界熟悉的保險公司之外,現在基金公司機構客戶開始逐漸多元化。據悉,目前基金的機構持有人除了保險公司之外,類似大學這樣的事業單位也開始逐漸進入,比如一些地方報業集團,部分醫院,另外,一些財務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也是基金的重要機構持有人。
從機構持有人的持有量上看,保險公司仍占據絕對地位。中國保監會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的保險資金達643.03億元。由于其他機構沒有統一機構統計,因此還沒有準確的數字。但記者咨詢多家基金公司市場人員,他們認為目前機構持有人按持有量大小,可分為保險公司、財務公司、企業集團、報業集團、大學、醫院等。此外,企業年金由于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企業年金的管理機構對這方面的投資還非常謹慎,但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企業年金以及住房公積金之類的機構資金將是今后基金可以挖掘的重要來源。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基金銷售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基金公司開始開辟更多的市場,廣開財路,基金的機構持有人將進一步多元化。基金的投資也開始兼顧不同類型的持有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