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員焦晃、張國立如今能被滿胡同的老百姓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二人分別扮演了兩位形象、性格迥異的康熙皇帝。《雍正王朝》中那位內斂、持重的康熙爺讓觀眾領略了上海“莎劇王子”焦晃的風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玩笑、平民色彩的康熙帝讓大伙喜歡上了張國立。而今年這兩位南北影星首度聯手打造了一部中國改革進程歷經種種考驗最終奮勇向前的現實題材大戲———《中國制造》。
《中國制造》的導演胡玫在一口氣看完周梅森的同名小說之后熱淚盈眶。這部小說雖然和周梅森的其他作品一樣文字平易,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但依舊充滿著作者直面現實、剖析中國現實生活的犀利文風;小說以明陽市兩代領導人接班為切入點,一個老書記鐘超林(焦晃),一個新上任書記高長河(張國立),二人都有高尚人格、寬廣胸懷,都是為改革獻身的好同志,但他們觀念上的沖突,文化上的差距使得在許多問題上產生分歧,而此時幾十年一遇的洪水來了……
對于這部《中國制造》女導演胡玫也是首次染指主旋律題材電視劇,胡玫認為拍這部戲并不輕松,“我覺得愛情題材固然好,但就人生而言有點單薄。自從我拍了《雍正王朝》之后有點‘黃山歸來不看山’的感覺,正好周梅森的小說十分宏大,也觸及了中國將加入WTO的種種境界,我有責任把它忠實地記錄下來。”
說起張國立和焦晃這兩位“康熙爺”,胡玫更是感慨萬千。“兩個皇帝在現代戲中交鋒,一個是千古一帝,一個是天下第一皇帝小生,他們的表演路子不同,但正好融到了我這部戲的人物身上。我發現與張國立合作是心有靈犀的,我們談的不多,但當他演出來的時候,我發現已經沒話好說了。焦晃給了我很大幫助,焦晃在每一個坎兒上都和我認真爭執,這種痛苦是有好處的。”
對于自己扮演的高長河,張國立說下了狠勁才答應演這個角色。“我當時要籌拍《我這一輩子》分身乏術,但《中國制造》不僅劇本好,創作班子也強,所以“一身二用”地擔下高長河。我覺得這個人物是新型干部,有七情六欲,有性格缺陷,通過《中國制造》我也想讓觀眾知道,張國立不光會演古裝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