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槐俯瞰蘆村歷史
2011-09-18 21:02:00 厲麥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在蘆家坊村走街串巷時,記者偶然發現了一片茂密的槐樹枝葉鋪散在頭頂,蔥郁如蓋,似是年代久遠。奇怪的是其主干生長在一個四合院旁邊獨立圍起的小院里,院門緊鎖。一問才知,這竟是一課百年古槐,從蘆村形成伊始便在這里生根成長,俯瞰著村民的世代繁衍和吃穿住行,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歷史
大眾網記者“走基層”系列報道
百年古槐俯瞰蘆村歷史
時間:9月18日 地點:蘆家坊村村民劉夏杰家前院 大眾網記者:厲麥

槐樹枝葉鋪散在頭頂,蔥郁如蓋
在蘆家坊村走街串巷時,記者偶然發現了一片茂密的槐樹枝葉鋪散在頭頂,蔥郁如蓋,似是年代久遠。奇怪的是其主干生長在一個四合院旁邊獨立圍起的小院里,院門緊鎖。一問才知,這竟是一課百年古槐,從蘆村形成伊始便在這里生根成長,俯瞰著村民的世代繁衍和吃穿住行,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歷史。
四合院時村民劉夏杰和張文香的家。女主人為記者一打開院門,這棵需要兩人環抱粗壯樹干便展現眼前。其樹冠如同墨綠的烏云,樹影幾乎遮蓋了整個庭院。張文香說:“把這個樹鎖起來是因為它是古樹,是文物,我們應該保護。”見記者停留在樹前頗有興趣,她便講述了一個在這棵古槐樹腳下的祖輩流傳的故事。
據說,100多年前大槐樹邊住著蘆村及周邊六村地區最大的財主劉大猛,他開始只是個普通莊稼漢,娶了油坊老板的女兒后,用她陪嫁的幾畝田地種大豆榨油,生意越做越大,日進斗量。劉老猛心地善良厚道,常常在路邊布施米糧。有一年麥收時節,家里的長工反映麥車后面總有窮人跟著偷偷拽麥子,他聽了不以為意,反而讓趕車人行車更快一點,好讓更多的麥子散落供人拾撿。晚年的劉老猛開始立志考官,考取縣長之后將蘆村用圍墻圍起,開啟東西兩個大門,早開晚閉。那個時候,蘆家村村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像桃花源一樣悠然地度過了幾十年。張文香說:“這些老話都是小時候常聽爺爺奶奶說的,具體那是個什么樣我們也沒見過,不過應該跟俺們現在差不多吧。”
解放以后,劉大財主的兒孫放棄了家業去濟南府闖蕩。“好像干的是配鑰匙之類的活兒。” 王文香告訴記者,她的丈夫兒子如今在外跑運輸常年不著家,自己除了打理一點田地之外就是看守著這棵古樹。“老樹是前人栽下給我們后人乘涼的,是我們村年齡最大的長輩。”她咧嘴笑著,目送記者離去。背后的古槐仿佛是一位參透歷史的長者,給了這位樸實的女子最原始的依靠。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