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走六個大棚,不見后生和姑娘
2011-09-18 20:51:00 馬鑫 劉宇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李新業42歲、李建儒58歲、李桂菊42歲、李學友41歲、鄒忠臣39歲、劉恩梅38歲、李明儒54歲……9月18日,記者來到陵縣大棚蔬菜的主要種植地——南李村,一連走了6個大棚,發現在種植大棚的的全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根本見不到20來歲的年輕人。為什么村里的年輕人不熱衷于種大棚呢?
大眾網記者“走基層”系列報道
連走六個大棚,不見后生和姑娘
時間:9月18日 地點:陵縣南李村 大眾網記者:馬鑫 劉宇
李新業42歲、李建儒58歲、李桂菊42歲、李學友41歲、鄒忠臣39歲、劉恩梅38歲、李明儒54歲……9月18日,記者來到陵縣大棚蔬菜的主要種植地——南李村,一連走了6個大棚,發現在種植大棚的的全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根本見不到20來歲的年輕人。為什么村里的年輕人不熱衷于種大棚呢?
“種大棚一年掙三四萬沒啥問題,可20來歲的年輕人都不愿意下這個力!“李新業已經種了三年大棚,他說自己如果20來歲也不愿意種大棚,而是去打工賺錢,即使干比較辛苦的建筑工也行。問及原因:一是種大棚是個靠手吃飯的活,年輕人不愿操這個心、受這個苦;二是現在打工收入還不錯,即使在建筑工地干小工一天掙八九十元。
目前,南李村里年輕的一代大多去城里打工了,他們不想被農村的田間地頭所約束,喜歡到城市里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而從陵縣到德州去打工,每天下班還可以回家,年輕人大都熱衷于這樣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把家里的農活都交給了自己的長輩們打理。
“35歲以上的村民才是種植大棚主要勞動力!”五里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天忠對記者說,這些人有了家庭和孩子,需要一份穩定可靠的收入的同時,還要照應到家里的老小,而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打工收入也不固定,在村里這些人不去種大棚也沒啥別的致富的好路子。
“我們沒有什么文化,都這個歲數了,也不希望到城里去打工還要受人約束!”在西李村村民李德軍家中,李德軍的愛人這樣告訴記者。種植大棚西湖從選種、播種、整地、施肥等過程中都需要豐富的經驗,而西李村老一輩的村民在這方面有很多寶貴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對于西葫的種植很有幫助,況且西葫種植在一年中也會有幾個月的農閑時間,這樣老一輩的人可以自由的支配時間,種植西葫收入高了,也能在家里幫兒女們照看第三代,享受家里的天倫之樂,也是他們很開心的事情。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