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三園”領跑濟陽經濟
2007-03-21 10:52:00 作者:本報記者 常新喜 劉海鵬 來源:來源:大眾網 齊魯晚報 |
|
 濟陽與省城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資料片
 張新文,男,1964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山東肥城人。 2001年2月—2006年9月任濟陽縣縣委副書記、縣長;2006年10月起任濟陽縣縣委書記。 濟陽縣概況 濟陽縣位于魯北平原南部,已有800多年歷史,與省城濟南隔黃河相望。濟陽,取自于濟水之陽之意。濟陽縣總面積1076平方公里,人口53萬,是全國糧食、畜牧生產基地縣,是山東省蔬菜、果品、水產生產基地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地下煤炭、石油、天然氣、地熱資源儲量豐富,濟陽煤礦已探明儲量達3億噸。 近年來,圍繞濟南“北跨”和濟陽“撤縣劃區”的重要機遇,濟陽發展迅速,“一區三園”成為濟陽經濟發展的大平臺,城市面貌、投資環境、人文環境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經營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對接”到“融入” 14日,記者從正在緊張施工的濟陽黃河大橋施工現場了解到,大橋樁基工程已經完成,水面以上的橋體框架也已形成。“今年年底前,濟陽黃河大橋將建成通車,屆時,從濟陽到濟南國際機場只要十分鐘,到主城區只要二十分鐘,濟陽到濟南交通不便的問題將會得到徹底緩解。”接受記者采訪時,濟陽縣委書記張新文興奮地告訴記者。 張新文表示,濟陽和濟南主城區的直線距離并不遠,但因地跨黃河南北所帶來的交通不便,對濟陽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約。近年來,濟陽堅持把自己放到濟南大城市框架下,搞好規劃對接、交通連接、載體承接和產業銜接。去年,國道220線縣城段拓寬改造工程全面通車,使得濟陽到濟南主城區越來越便捷。今年濟陽黃河大橋建成完工后,更將大大縮短濟陽和濟南的距離。另外,濟南黃河三橋和濟南北三環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濟陽到濟南的路越來越多。交通這一影響濟陽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在濟陽,客貨運輸中心等一批提升城市功能的配套項目是今年城市建設的重點,客貨運輸中心建成后,還將承擔起與濟南主城區通公交的職能。 “兩個經濟梯度差距較大的地區一旦實現了對接,在一體化的過程中,雙方都會從中受益。”張新文表示,濟陽和濟南的對接,不僅會帶動濟陽的發展,同樣會對濟南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在交通、規劃等方面與省城對接的同時,濟陽將全力推進縣域經濟融入省會經濟。 “一區三園”搭起大平臺 在濟北開發區臺灣工業園,記者看到,旺旺食品、大魯閣紡織等臺資企業的工廠已經連成片,還有多家臺資企業的廠房正在緊張的建設中,工業園內一片熱火朝天的場面。2006年,濟陽縣GDP首次突破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2億元,利用外資4032萬美元,自營出口3400萬美元。 近年來,濟陽加快了園區建設,除臺灣工業園外,濟北開發區還設立了韓國工業園、華僑工業園,形成了“一區三園”的大框架。濟北開發區作為省級開發區,已吸引260多家企業落戶,總投資規模達到66億元,去年在全省開發區中列第21位。濟陽以園區作為招商引資、要素集聚和產業升級的載體平臺,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招商。隨著旺旺集團等一批臺資企業的落戶,產生了“引進一個、帶來一片”的扎堆效應,目前全縣臺資企業達到28家,實際利用臺資達到1.44億美元。 “圍繞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構筑工業發展新格局的目標,今后濟陽將逐步實現由‘全民招商’為主向‘專業招商’為主轉變,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努力提高招商引資的實效性。”張新文表示,濟陽將借助園區這一經濟發展的“高地”,做大做強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化工醫藥和機械電子四個產業基地,力爭5年內,綜合實力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積極變化應對“撤縣劃區” 漂亮的廣場、高標準的馬路、新開發的小區,整潔的環境……近年來,生活在濟陽縣城的居民們已經明顯感覺到,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方便。 “對濟陽來說,撤縣劃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現在我們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積極努力,努力按照市區的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張新文告訴記者。 今年,濟陽將按照“水景園林”城市的定位,著力做好“綠”、“水”結合文章,精心規劃建設好城市景觀帶、沿黃風景帶和澄波湖片區,加快形成由人工湖面、環城水系、休閑公園等組成的生態景觀體系,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休閑旅游亮點,使濟陽成為省城居民的游樂園。同時不斷提升城鎮綜合服務功能,開展綜合整治行動,使城區環境有了較大改觀。規劃建設一批高檔住宅區、休閑度假區,吸引省城居民來休閑居住,使濟陽成為居民安居樂業的“好家園”。
|
|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