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美研究室 尚德良 ■環球論壇 今年3月以來古巴推出系列改革新政策,這是繼2月古巴領導人實現歷史性交替,執政49年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宣布退休,其弟勞爾·卡斯特羅成為古巴新一任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之后,古巴再一次成為世界媒體的關注點。 原有政策不能適應時代要求 古巴原有的很多政策是在特定情況下制定的。隨著古巴經濟的好轉和外部環境的改善,以及民眾對外界更多的了解,民眾對物質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而過去的一些規定顯然已不能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例如,過去手機僅限于在古巴的外國人、外企古巴雇員和政府高官等人使用,屬于“特權物品”等。本輪改革正是順應古巴人民要求提高生活質量的呼聲,使古巴的制度“適應當今世界的現實”。 近期古巴政府連續推出經濟和社會改革政策:取消購買手機的限制;解除計算機、DVD播放器、摩托車和其它消費品的銷售禁令;設立24小時電視頻道,播放外國媒體報道;允許公民自由入住涉外豪華賓館和度假酒店以及租用汽車;頒布了關于住房改革的新條例,使民眾能轉讓房屋的使用權;把國有閑置土地租借給農民以進一步增加糧食產量和個人收入,等等。 勞爾·卡斯特羅推動改革 古巴這新一輪以注重民生需要為主要特點的改革始于2006年中期勞爾·卡斯特羅代理國務委員會主席臨時接掌大權。去年7月在紀念“古巴7·26人民運動”的集會上,勞爾·卡斯特羅在致辭中稱,未來的古巴政府將以推動經濟發展為工作重心,進一步關注民生問題,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從而滿足民眾對經濟發展的要求。他同時表示,古巴歡迎更多的外國資本,歡迎更多的外資向旅游、礦產、農業領域投資。勞爾·卡斯特羅多次說“大豆和大炮一樣重要”。他在就職時曾表示,要取消一些影響人民生活質量的禁令。可以認為古巴目前進行的改革是勞爾·卡斯特羅在落實他的承諾。 改革來源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后,由于美國奉行的對古巴在政治上施加高壓,經濟上實行封鎖的政策,也由于自身缺乏建設經驗,幾十年來古巴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從上個世紀70年代后期起,古巴就數次進行經濟改革嘗試。在開放搞活過程中,國有經濟部門與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部門間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目前的改革既是以歷史經驗為基礎,又是借鑒了中國的經驗。比如經濟改革先從農村開始,繼而放松城市消費產品銷售,都與中國改革初期的思路相似。勞爾曾兩次訪華,到過深圳等開放城市,2005年的訪華更是對中國的改革措施進行了詳細了解,回國后就設立了一個專門部門吸取中國改革經驗。古巴的改革得到了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的支持,他曾說過:“中國改革經驗對古巴很重要。” 形勢的好轉為改革提供了條件 近年來,對內古巴政府堅持實施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和養老保險金制度,同時發揮保衛革命委員會、工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確保了社會穩定。經濟上,在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同時,謹慎推進經濟改革,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古巴與委內瑞拉共同推動的“石油換醫生計劃”極大地緩解了古巴石油供應短缺的問題。根據兩國2004年簽署的合作協議,古巴共派遣3萬多名醫護人員到委內瑞拉工作,而古巴能夠以優惠價格每天從委內瑞拉獲得9.8萬桶原油。近年來古巴經濟呈恢復性增長。對外關系明顯改善,爭取到更多的國際支持。另外,近年來,拉美地區一大批中左派相繼執政,他們領導的政府普遍注重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采取了很多有利于民的政策。古巴進行社會改革也是順應了拉美地區重視民生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