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韓國傳奇人物李明博正式入駐青瓦臺,成為韓國第17屆總統。 部分輿論擔憂李明博上臺將采取“親美反華”的外交政策,其理由:一是李明博出生在日本,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而對華接觸則相對較少,感情上會比較親美、親日;二是李明博多選擇美國問題專家,而非中國問題專家作為其外交、安全顧問,或將導致其對華政策出現偏差;三是李明博表示不贊同盧武鉉政府的對朝“陽關政策”,轉而要求朝先采取棄核措施及實行對外開放,再提供大規模援助,這可能會對中韓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協調造成障礙。對此,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2008年1月16日特意發表社論,提醒李明博陣營不要忽視中國。 這種擔憂并不全面。首先,應看到李明博在重視韓美同盟的同時,也一再強調要發展中韓關系。2007年12月21日,李明博會見中國駐韓大使寧賦魁,感謝中方在朝核問題上付出的努力。2008年1月14日,李會見中國特使王毅時宣稱,“韓國絕不會忽視中國。希望不僅在經濟方面,還在其他各方面進一步提升中韓合作關系。”1月17日,李明博宣稱“將努力推動兩國關系在經濟和其他領域都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啟動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并向中國派特使重申該立場。競選期間,李明博甚至表示,應考慮把中韓關系提升至美韓關系的水平。可見,李明博沒有把韓美、中韓看作是“零-和”關系,也無意以損害中韓關系為代價來恢復韓美關系。 其次,李明博執政將受到國內政治勢力的牽制。李明博執政后,曾封殺李明博裁減統一部計劃的國會第一大黨統合民主黨將發揮在野黨的監督作用。而在執政的大國家黨內,李明博也受到前黨首樸槿惠勢力的制約。目前,統合民主黨和樸槿惠本人都支持進一步加強中韓關系,反對中韓關系的倒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韓繼續發展友好關系是大勢所趨,維護良好的中韓關系符合韓國國家利益。經濟上,中韓相互依存度將繼續大幅上升。目前,中國是韓國最大投資對象國和貿易伙伴,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盡管近年來部分韓國中小型企業開始撤離中國,但韓國在華大型企業盈利能力和投資都在上升。《朝鮮日報》認為,現在韓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已經超過美國,因此防止中韓、韓美關系陷入矛盾應成為韓國外交的重大課題。 外交上,維持良好的中韓關系有助于提高韓國對美國的地位。長期以來,韓日一直在“脫亞入歐”和“脫歐入亞”之間徘徊。但事實證明,韓日若失去亞洲大陸的支撐,就只能成為圍繞美國打轉的小伙伴,降低其對美國的利用價值。2007年9月,美國防衛分析研究所和國防大學聯合發表題為《通向21世紀的美韓同盟》的研究報告,稱日本軍力擴張導致東亞國家的擔憂持續上升,削弱了美國對東亞地區的影響力。相反,韓國與中俄等國維持良好關系,增大了對美發言權。因此首爾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河英善認為,李明博政府應謀求把對華、對美外交編織成一張“漁網”中相互支撐的兩個“網眼”,以避免二者選一。 安全上,中韓共同的安全利益要超過韓美。中國與朝鮮半島接壤。一旦朝鮮半島爆發戰爭,首當其沖的必然是中朝韓三國,而非隔海相望的日本或遠在千里之外的美國。因此,中韓在維護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上的立場高度一致,而美國在朝鮮半島面臨“重大局面”,能否與韓國保持一致尚有待考驗。 總之,維護中韓友好關系以及避免在中美之間搞選邊站已經成為韓國朝野上下的共識。李明博上臺不會改變這一共識。相反,隨著其外交經驗逐漸豐富,韓國的對華重視程度還將進一步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