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明明網上一搜就能查到的信息,竟還能讓“一身假”的騙子成為學校人才引進“座上賓”,高校不能這么搞笑!
11月18日,江蘇科技大學通報了該校“首席科學家”郭某學術造假情況,認定郭某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已解聘并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陜西省高考狀元、170篇SCI論文、國家科技進步獎得主、德國洪堡青年學者……公開信息中的郭某,頭銜一個比一個閃亮,一個比一個唬人。然而,看似“開掛”的履歷和榮譽,卻經不住輕輕一戳。核查發現,當年高考狀元另有其人,所謂科研成果查無依據,其頭銜多為捏造,還涉嫌碰瓷他人榮譽。
說起來,郭某造假貼金的手段,并不算高明。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只需簡單查證便能識破。國內高層次人才引進本有原件核驗、檔案審查、公示備案等嚴密流程,但搞笑的是,“一身假”的郭某卻一路綠燈成為高校“座上賓”。
問題根源在于部分高校“重頭銜、輕能力”“重履歷、輕實力”的功利心態。一些管理者將高端人才引進數量視為辦學成績和政績,丟掉了求真務實的底線,讓資料審核 “牛欄關貓”,背景調查流于形式,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學術研究的主陣地。人才引進必須慎之又慎、嚴之又嚴,這樣招來的老師才能教得好學生,對得起每一分科研經費。
(海報新聞綜合北京日報 編輯 姜洋 張光 實習生 劉昕然)
責編:姜洋
審核:馮煒程
責編:馮煒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