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李子驕 報道
標價88萬元的龜背竹、120萬元的鹿角蕨……近日,在無錫熱植展上,幾盆“天價”植物成為全場焦點。“88萬?是標錯小數點了嗎?”一位參觀者對著那盆僅有幾片葉子的小苗連連拍照,語氣中充滿了驚訝和困惑。
然而,在資深熱植玩家們看來,“一片葉子售價上千元,一株植物頂一套房”,這不是科幻小說情節,而是當下“熱植圈”的真實寫照。曾經低調的植物,正以驚人的價格在年輕人中掀起風潮,揭開了一個由極致熱愛、投機心理和資本運作共同驅動的隱秘江湖。
無錫熱植展上,標價88萬元的龜背竹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熱植,是熱帶觀葉片植物的簡稱,目前常見的有龜背竹、海芋、蔓綠絨、花燭等種類。因其獨特的葉形、色彩和質感而擁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這盆標價88萬元的龜背竹,葉片不大,但綠、黃兩色交織,色塊對比鮮明。在資深玩家“林木”(化名)看來,這價格不算過分。“我看到的是它的‘母本’潛質。”林木是一名熱植愛好者,他向記者解釋,“通過切段繁殖,每一段帶芽點的莖都有可能賣出數萬元,很快就能回本,甚至盈利。”
在熱植圈子里,有一套自成體系的“價值評估標準”:品種、基因、錦化表現、株齡、市場熱度,共同決定了價格。一片葉子,可能因為其獨特的“灑金”“雪花錦”“陰陽錦”等形態,價格從幾百元飆升至數萬元。交易往往在私密的微信群、小程序或二手平臺上進行,一株稀有植物上架后,通常幾分鐘內就會被買走。
“可以說,熱植是種‘養成系’理財產品。我之前花4000多元買的龜背竹,通過自己繁育,兩年后已經賣出了3萬多元。”林木坦言,熱植的價值不會一成不變,有升值就有貶值。“很多高價買來的植物,如果照顧不好,價格就會一落千丈。”
天價背后的邏輯:稀缺性、金融屬性與社交貨幣
一盆小小的植物,為何能承載如此高的價值?記者調查發現,其背后是一套復雜的價值體系。
首先,是極致的稀缺性。比如,“錦化”植物,因基因突變導致局部顏色變異,出現紅的、黃的、白的等彩色,這種形態無法通過種子穩定遺傳。一棵品相完美的錦化苗,是萬里挑一的“自然藝術品”,其稀缺性奠定了高價值的基礎。
其次,是較強的金融屬性。熱植圈內,植物尤其是“母本”(用于繁殖的原始植株),被視為能下金蛋的“鵝”。玩家通過切段、葉插等方式繁殖,將子株出售回血,以此滾動資金,甚至實現盈利。這使得熱植具備了類似期貨的交易特性,價格波動巨大。
再者,是獨特的社交貨幣效應。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一株稀有的、狀態絕佳的熱植,能迅速收獲圈內人的認可和追捧。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感和身份認同,是驅動玩家不斷追逐新品、極品的重要動力。
在日益龐大的熱植玩家群體里,“喜歡”和“投資”之間的界限早已模糊。他們愿意為一片葉子、一株幼苗一擲千金,背后是對稀有品種的審美追求,也是對資產增值的敏銳嗅覺。
某二手交易平臺上的錦化龜背竹
熱植有風險,“入坑”需謹慎
中國花卉協會發布的《2025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傳統的綠植品類幾乎在全面下滑:蝴蝶蘭產量雖然增長20%以上,可常規品種價格普遍下滑;鳳梨、紅掌銷售疲軟;曾經紅極一時的“多肉植物”銷量也在下滑。
相反,熱植市場的行情看漲:觀葉熱帶植物市場規模達到135億元,其中熱帶植物和個性特色綠植占比約30%,預計2025年還將持續攀升。據“電商在線”報道,淘寶平臺熱帶植物的成交已經連續3年增長超過100%。
不過,在光鮮亮麗的天價背后,熱植江湖也暗流涌動,風險無處不在。
“植物作為活體,在長途運輸中極易受損或死亡,一旦收到貨不對板或死亡的植物,高額的損失往往難以追回。此外,品種真假難辨。一些不良商家會用化學藥劑誘導植物產生類似錦化的‘藥錦’,但這種錦化不穩定,植株很快就會死亡。”業內人士元其(化名)表示,養熱植有門檻,“入坑”需謹慎。“收藏和投資是慢慢進階的一個過程,有真正的熱愛者,也不乏投機者,應量力而行。”
責編:楊凱
審核:馬震
責編:馬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