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徐州報道
徐州,這座即將邁入“萬億俱樂部”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正迎來其發展史上的高光時刻。而在徐州整體經濟版圖中,有一個區域,始終以其穩健的經濟增速、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獨特的區位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壓艙石”作用——那就是環抱主城、連通魯皖的銅山區。
2024年,銅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地區生產總值達1485.71億元,同比增長7.8%,總量占全市約六分之一;工業總產值與工業開票額在徐州市率先實現“雙超千億”。
數字背后,是銅山在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中的“剛柔并濟”,是其作為“蘇北第一強區”的發展智慧與擔當。
文旅融合,喚醒沉睡的鄉村資源
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銅山的鄉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耕之地,而是成為流動與創新的熱土。從漢王鎮到梁堂村,一場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骨的鄉村振興實踐,正在這里悄然展開。
漢王鎮得名于劉邦“拔劍泉”的傳說,更因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而載入史冊。這里不僅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更有著將歷史轉化為發展動能的現代智慧。
“蛙·兩季”主題園是這種轉化的典型代表。它以自然農作為核心,整合農耕文化、非遺體驗、民宿書屋等多元業態,打造出一個連接城市與鄉村的“中間態空間”。據了解,自今年5月試運營以來,該主題園已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總收入約370萬元。它不是一個短暫的網紅打卡地,而是一個具有持續生命力的鄉村文旅新業態。
而幾十公里外梁堂村的蛻變,則更顯銅山在鄉村振興中的“精準施策”。幾年前,這里還是集體經濟薄弱、石屋破敗的空心村,通過“拆建改造、修舊如舊”的模式,50座老屋被改造為石屋聚落示范區,農耕文化館、油坊、咖啡館、民宿等業態相繼落地,形成完整的鄉村消費鏈條。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梁堂村接待游客16.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85萬元。
從“沉睡資源”到“活躍資產”,梁堂村的轉變,是銅山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的縮影。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銅山的鄉村文旅,不是簡單的景觀堆砌,而是文化、產業與生活的深度融合。它讓歷史說話,讓建筑呼吸,讓農田成為劇場,讓游客成為參與者。這種模式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更重塑了鄉村的吸引力與競爭力,為徐州整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可持續的鄉村動能。
徐州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
安全產業,鍛造硬核的科技競爭力
如果說文旅是銅山“柔”的一面,那么安全應急產業,則是其“剛”的脊梁。
徐州曾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安全生產的壓力催生了這座城市對安全技術的極致追求。隨著中國礦業大學的遷入,安全科技的種子在銅山落地生根,逐漸長成一片“產業森林”——徐州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
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這里不僅是江蘇省與部委共建的“中國安全谷”,更是全國首個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圍繞礦山、消防、危化品、公共及居家安全五大領域,園區匯聚了910家企業,構建起從防護、監測到救援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在魯班智能公司的展廳,防爆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能在3分鐘內排空一個標準泳池的水量,射程高達85米,一臺機器人可替代16名消防員進入高危火場。在科瑞礦業科技的平臺上,智能系統實時監控礦山動態,構筑起“電子圍欄”,守護礦工安全。
這些企業不再只是產品供應商,而是安全系統的構建者、生命守護的科技伙伴。它們用創新的力量,破解“卡脖子”難題,將安全的邊界不斷推向更危險的遠方。
安全應急產業不僅是銅山的特色產業,更是其參與國家戰略、貢獻公共安全體系的“銅山方案”。它體現了銅山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的轉型決心,也為徐州整體產業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與品牌背書。
“312”產業體系,鑄就銅山高質量發展的“鋼鐵脊梁”
其實,安全應急產業只是銅山精心構建并持續優化的“312”現代產業體系中的“1”。銅山區之所以能成為徐州沖刺“萬億俱樂部”的“壓艙石”,該體系中的“3”和“2”同樣不可小覷。
“三大主導產業”向“高”而立,向“新”而行。 工程機械與裝備制造、綠色低碳能源、綠色冶金這三大支柱,正全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工程機械產業不斷向技術頂峰發起沖擊,著力破解高端液壓件等“卡脖子”難題;而在商用車賽道,銅山正依托龍頭企業,鞏固在新能源重卡領域的領先優勢,并向電池、電驅、智能駕駛等核心領域深度拓展,構建完整生態圈。在綠色低碳能源新賽道上,銅山的目光鎖定新型儲能、高效太陽能電池等前沿方向,一批如徐州光因鈣鈦礦電池這樣的標桿項目,正將科技的“能量”轉化為產業的“動能”。
“兩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積蓄“未來勢能”。面向未來,銅山精準落子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電子信息領域,第三代半導體、核心裝備等關鍵環節正加速聚集,徐州先導半導體薄膜材料等項目夯實了產業根基。在生物醫藥領域,靶向抗腫瘤新藥、多肽創新藥等研發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徐州景澤生物等企業正成長為區域大健康產業的新銳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提供的澎湃科創動能的驅動下,銅山的“312”產業體系正從宏偉藍圖變為生動的現實。它不僅是銅山當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更是其面向未來、構筑長遠競爭優勢的“核心密碼”。
2025年前三季度,徐州市GDP總量突破7298.12億元,躋身“萬億之城”行列已成定局。而銅山仍將是徐州經濟發展最堅實的橋頭堡、最穩定的動力源——不僅因其經濟總量,更因其發展質量;不僅因其歷史底蘊,更因其未來視野。
責編:楊凱
審核:馬震
責編:馬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