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報道
9月8日,小米集團職業道德委員會發布內部通報,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王騰(職級21級)因“泄露公司機密信息,且存在利益沖突等嚴重違規違紀行為”被公司辭退處分。隨后,王騰在其微博公開回應,很慚愧跟大家說聲抱歉,過去犯了一些錯誤,接受該有的代價。
(王騰在社交媒體上作出回應)
小米的“爆料大王”
公開資料顯示,王騰2016年加入小米,2024年12月底晉升為小米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同時保留Redmi品牌總經理職位,是小米手機業務的核心管理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王騰首次因泄密被處分,他曾在微博多次用“泄密”調侃自己,被網友稱為“爆料大王”。
2022年,他就曾因泄露新品發布時間被判定為二級泄密,當時受到的處罰是取消年度晉升,扣除個人績效獎金5000元,扣除個人季度考核分10分。
記者注意到,王騰不僅僅是小米集團的高層管理者,更是一名“網紅高管”,其社交媒體行為本身就存在較高的泄密風險。其微博賬號“王騰Thomas”認證信息為小米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Redmi品牌總經理,擁有超過178萬粉絲,V指數(微博影響力指標)達79.02分,屬于“熱門數碼博主”。數據顯示,其單日閱讀量超過10萬,視頻累計播放量達3861.5萬。
泄密事件頻頻發生
此外,記者發現,小米內部也曾多次出現泄密事件:
2023年1月,合作方北京某模塑科技有限公司下游供應商泄露設計稿,涉及產品為小米汽車保險杠早期設計稿,最終,小米集團依據《保密協議》要求涉事合作方支付100萬元經濟賠償;
2023年12月,三名員工參加外部券商組織的“小米汽車研討會”,臆造傳播不實信息,意圖收取咨詢費用,因行為嚴重違背了《小米集團員工行為準則》及公司規定的保密義務,小米集團對其做出了辭退處理、永不錄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決定;
2022年11月,快遞員私自偷竊未發布的手機并在閑魚上銷售,導致小米13 Pro真機提前被泄露,此事件被定義為刑事案件,最終快遞員被抓獲。
(海報新聞記者根據事件梳理制表)
小米的保密制度
記者了解到,從創立之初,小米就將“商業保密”寫進了核心制度。公司要求所有員工入職第一天就要簽署保密承諾書,并制定了《小米集團員工違規違紀行為處理辦法》《小米集團誠信廉潔守則》等制度。
小米內部設有專門的“保密辦”和“職業道德委員會”,職業道德委員會負責對違規違紀行為進行處理。2023年6月,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甚至收到需要單獨簽署的保密協議,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剛剛去看了下,王騰也收到了!放心了!” 這意味著,小米對高管人員的保密管理尤為嚴格。
據內部人士透露,小米的保密制度執行非常剛性,曾有員工因在朋友圈發布小米總部新品陳列照而被警告。此次王騰事件后,小米內部已迅速啟動“機密信息復盤”,針對高管層級新增“信息接觸權限分級”:像Redmi Pro系列的芯片合作細節、中國區年度銷售目標這類頂級機密,只有雷軍、盧偉冰等5人有完整查看權。
需警惕的“寒蟬效應”
此次王騰泄密事件對小米公司而言可謂影響不小。企業管理研究專家張琪在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和Redmi品牌總經理,王騰身兼兩個重要職位,他的突然離職可能對Redmi的產品發布和市場策略執行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Redmi貢獻了小米手機近60%的出貨量,這一關鍵位置的突然更替需要管理上的快速調整?!?/p>
同時,張琪還表示,如果王騰泄露的是最新的芯片制程信息或小米汽車相關信息,可能導致小米在與競爭對手的競爭中失去先機,甚至被競爭對手提前布局應對策略。
而對于小米對王騰迅速作出辭退處理,張琪認為可能會在公司內部形成“寒蟬效應”,一方面使員工更加謹慎言行,另一方面也可能讓部分員工感到壓力增大。如何平衡保密文化與開放創新的氛圍,是小米需要面對的挑戰。
小米此次“揮淚斬馬謖”的行為,長遠來看可能有助于建立更加規范的企業治理結構,但也有必要審視其內部信息管理流程是否存在可改進之處,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責編:姜暉
審核:馮煒程
責編:馮煒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