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吉林網
長白時評評論員 久泰平
11月26日,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雷諾·艾德正式宣布:2027年1月15日至25日,第33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這是繼2007年亞冬會之后,長春再度牽手世界級冰雪賽事,更是吉林舉全省之力深耕冰雪產業、推動全面振興的里程碑時刻,亦是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戰略契機,一場青春與冰雪的邂逅,將為吉林冰雪邁向世界級IP注入澎湃動能,為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按下“加速鍵”。
國際大體聯主席雷諾·艾德的表態擲地有聲:“中國在舉辦大型賽事方面擁有許多成功經驗,國際大體聯相信長春能夠辦好這屆大冬會”。這份信任背后,是長春乃至吉林冰雪實力的長期積淀。這場青春盛會的潛在歸屬,并非偶然的幸運,而是對吉林冰雪“隱性冠軍”地位的必然認證,這份認證,深植于長春的冰雪基因,閃耀在粉雪賽道,更鐫刻在產業與人才的堅實根基里。
吉林的底氣,始于老天爺饋贈的“黃金緯度帶”。長白山脈橫跨北緯41°至43°,與阿爾卑斯山、落基山脈并列為世界三大粉雪基地,6個月雪期、2.5米平均積雪量、含水量低于8%的優質粉雪,構筑起冰雪運動的天然賽場。而作為吉林省會的長春,正是這片沃土的核心承載地。這份地理優勢早已融入長春的城市記憶:1980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旗手便是長春速滑名宿趙偉昌,從那時起,長春便以“冰雪運動先行者”的姿態,開啟了與冰雪賽事的不解之緣。更難得的是,長春坐擁6大滑雪場、52條優質雪道,深耕“瓦薩滑雪節”等品牌賽事二十余載,深厚的群眾冰雪運動基礎、豐富的冰雪運動辦賽經驗與精益求精的籌備態度,讓長春這座冰雪名城具備了承接頂級賽事的堅實底氣,更讓吉林省開放包容、熱情好客的魅力特質深入人心。借助大冬會的輻射效應,吉林冰雪將從“東雪西冰”的格局,向“全域覆蓋”加速升級,形成“核心賽事+全域體驗”的IP矩陣。
先天優勢若未加雕琢,終會淪為“沉睡的資源”,而長春用數十年深耕,讓“冷資源” 沸騰成“熱經濟”。如今吉林全省68家滑雪場擁有398公里雪道、脫掛式索道數量全國第一,松花湖度假區連續八年獲評“中國最佳滑雪度假區”,這其中,長春始終是產業升級的“領頭雁”。從紅旗雪車實現國產突破、百凝盾冰刀占據市場份額,到“滑雪+溫泉”“滑雪+民俗”的文旅融合產品,已形成覆蓋裝備制造、賽事運營、消費體驗的完整鏈條。對長春而言,大冬會也絕非單純的賽事落地,而是都市圈核心引擎的“國際化淬煉”。今年新雪季,長春更以“四時俱好、冬雪長春”“學滑雪到長春”為主題,統籌推進產品提升與服務優化,力爭接待游客突破9000萬人次。上一雪季吉林1.7億人次游客、2950億元收入的成績單里,長春的貢獻舉足輕重,也印證了其已具備承接國際賽事的產業承載力。
最深厚的底氣,藏在“冰雪人才黃埔軍校”的基因里,而長春正是這份人才紅利的“發源地”。從東北師大的冰雪學院到長春師專的運動管理專業,吉林構建起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僅中小學冰雪師資培訓就覆蓋1600余人,長春的學校更將冰雪教育融入課堂,讓冰雪運動從“小眾賽道”變成“全民運動”。更值得驕傲的是,自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冬奧會以來,長春累計輸送冬奧獎牌第一人葉喬波、花滑獎牌第一人陳露、短道速滑冠軍周洋,以及北京冬奧會上摘金的武大靖、齊廣璞等200多名各級國家隊隊員,正是這些從長春走出的運動員,讓長春成為同時擁有夏奧與冬奧冠軍的“雙奧冠軍之城”。當全國雪場都在爭搶吉林輸出的教練、壓雪車司機、雪具店長時,長春輸送的不僅是技術人才,更是能站上世界領獎臺的頂尖運動員,這份“金字塔尖”與“底座”兼具的人才儲備,正是國際賽事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大冬會不僅僅是一場運動會,它更是吉林向世界展示全面振興成果的一個絕佳窗口,是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從“區域協同”走向“國際亮相”的重要載體。如今,第33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已進入倒計時,對長春而言,這不僅是一場賽事的邀約,更是一次城市實力的展示。雷諾·艾德的信任,無關政策傾斜,而是長春用粉雪品質、產業成熟度、人才厚度共同贏得的認可。當長春的冰雪設施日益完善、全民參與熱情持續高漲,當武大靖們的冠軍精神仍在激勵著年輕一代,這場青春盛會的到來,不過是長春冰雪實力的自然流露。長春已向世界發出冰雪之約,400余天后的賽場,必將見證一場難忘的冰雪盛宴,因為這里的粉雪與實力,早已做好了準備。
責編:
審核:黃煜婷
責編:黃煜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