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未來五年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如今,這份藍圖正在基層轉化為生動實踐。
走進蘇州高新區,探訪一家靠“空氣”為核心競爭力的高技術企業,看它如何在創新浪潮中完成沖破困境、成長壯大。
“吹口氣”的硬核科技:從瀕臨失敗到逆勢增長
在蘇州高新區,記者見到了一家專門研究空氣的企業。
一噸多重的大鐵塊,用手推完全推不動。但是工作人員打開氣浮裝置,這個大家伙就懸浮在臺子上,記者用手輕輕一推,它就能輕松平穩地運動起來。
空氣懸浮的神奇之處遠不止于此。除了“撬動”重物,它還能讓物體在近乎無摩擦的狀態下實現絲滑運動,這在工業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由于氣體黏性系數小,氣體軸承可以廣泛應用在高度低摩擦、高精密、特殊高低溫等極端工況下。比如公司研發的氣浮主軸,就是芯片晶圓研磨環節的關鍵部件,而它的穩定性和精度直接決定著芯片的性能。
這項高精度、高穩定性的芯片晶圓研磨設備,就是曾被國外“卡脖子”的裝備,如今被精效徹底攻克:產品最高轉速可達6000轉每分鐘,運行精度小于60納米——相當于千分之一根頭發絲的粗細,完全實現國產替代。但就是這樣的一家硬科技企業,在幾年前剛落戶蘇州時,只有一個30多人的小團隊,連場地都是一片荒地。
精效懸浮(蘇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雪回憶,當年建廠的時候,企業的現金流很緊張,要大量招人、擴產能、買設備,每一分錢都得用在刀刃上。
一無所有的困境中,唯有一項項專利技術是企業的“底氣”。蘇州當地金融機構在深入調研后發現,這家企業的核心技術已實現多項攻關,在工業、航天、半導體等領域前景廣闊。即便企業還沒有產生營收,銀行還是打破常規,為公司發放了一筆純信用貸款。
工商銀行蘇州高新區支行副行長史雯介紹,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打破了傳統的信貸模式,用科創的申貸模式給客戶提供了首筆貸款——1000萬的信用貸款。銀行也是看著企業一點點把廠房填滿,生產經營逐步走上正軌。
資金支持下,企業的研發生產不斷取得新突破。如今,企業的生產車間里機器滿負荷運轉,訂單更是排到了明年底。“十五五”規劃的出臺,更讓王雪和團隊充滿了干勁。
精效懸浮(蘇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雪:近幾年,各方各面包括政府、銀行,給我們的支持力度都是空前的。“十五五”規劃出來之后,我們這些真正搞底層技術、搞硬科技、補短板的企業迎來了春天,未來幾年我們基本能保持50%以上的增長速度,非常有信心。
金融與政策護航 助力科創企業扎根生長
金融助力下,精效懸浮的成長并非個例。記者在蘇州走訪發現,金融滴灌和政策賦能正共同發力,護航科技企業拔節生長。
“真正懂企業才敢支持企業”,蘇州當地金融機構專門設立了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中心,專門服務科創企業。在工商銀行蘇州分行的科技金融中心,記者看到了一套顛覆傳統的企業評級模型。
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公司金融業務部、科技金融中心總經理胡盈介紹,全新的科技企業評級模型,它不再像傳統評級模型那樣更注重財務數據,反而更看重創始人和研發團隊技術的成長性,以及企業未來的成長性。
除了評估體系革新,針對科技企業從孵化到壯大的不同生命周期,當地金融機構還搭建了全方位產品體系。
工商銀行蘇州分行公司金融業務部、科技金融中心總經理胡盈介紹,比如,產業鏈孵化貸,對于它的上下游投資的客戶,就直接做融資支持;科創指數快捷貸,客戶從提出需求到落地,僅需三天就可以完成融資;中長期續航貸,可以提供最長五年的資金支持。
不僅如此,當地人民銀行還根據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等試點政策,持續引導資金瞄準未來,加大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蘇州市分行行長張浩表示,地方征信平臺已經實現了政府部門信用數據的高效匯集、共享和使用,引導金融機構以科創指數定額度,快速響應企業的融資需求。目前蘇州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帶動信貸投放金額超300億元。
在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企業來這里聽政策宣講、做項目路演,各類業務辦理都能在這里一站式搞定。
這份“園丁式”的呵護,還藏在細節里。通過大數據掃描,政府能主動發現那些還在“萌芽”狀態的潛在企業,為它們對接資源。
目前蘇州高新區已有2500多家科技型企業參與創新積分評價,累計幫助3000余家企業獲得備案資金超130億元;蘇州擁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近2.5萬家,位居全國第一,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6.6%。
我眼中的“十五五”:以實干之力筑科創之路
“十五五”的藍圖已經繪就,在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路上,金融從業者、政策服務者,他們都有哪些奮斗目標和愿望呢?
工商銀行蘇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工作人員 陳夢婕:“十五五”規劃指出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所以我們想從原來僅僅提供服務的服務方,能夠逐步地轉變成為企業成長路上的同行者,服務國家的科技和創新。
工商銀行蘇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工作人員 別亞楠:我想成為科技企業的金融技術員,不僅要懂金融,更要懂得技術。我希望更深入到園區和企業里面,為企業主動送策,為企業提供金融力量。
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朱思宇:我們也見證了許多的企業,他們蓬勃地搞科研、搞技術、搞攻關的熱情,而“十五五”規劃更是為這份熱情更添了一把火。我們的工作也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干勁。
建設銀行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支行副行長 支鴻飛:在科創這一塊兒,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在最后一定會得到非常圓滿的結果。我想說,擼起袖子加油干吧!
監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朱繼華 趙曙光
記者丨孫艷 楊光 蘇州臺
編輯丨張博 張昊
責編:
審核:鄧玉莉
責編:鄧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