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應強盡強,能強則強”,2025版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將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標準設置為強制性標準,突出“快”“優”和“強制性”,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對于老年人的新需求,新版《標準體系指南》也做出了積極回應。本期《新聞1+1》關注:標準升級,養老服務有哪些“紅線”和“底線”?
體系升級背后如何考量?
時隔八年,再次出臺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體系升級背后是如何考量的?全國社會福利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甄炳亮對此進行了介紹。
甄炳亮表示,現在距離2017年已經過去了8年,8年的時間,我國養老服務形態、模式、運用的工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需要通過標準進行規范化和引導。其次,老年人個性化需求和高品質需求越來越多,有的居家養老,有的在社區養老,需要通過標準來規范。
為什么如此強調標準的剛性?
甄炳亮表示,我們只有一個強制性標準,就是養老服務質量的基本規范。把適度的強制性標準制定出來,使大家都能夠耳熟能詳,這對養老服務的提升質量和更好滿足老人需求非常重要。
同時,強制性標準不是越多越好,沒有重點也達不到目的,所以要涉及老人安全和身體健康要做強標,涉及養老機構風險的回避的要做強制性標準。
標準升級后,如何變得更有溫度?
升級后,很多標準成為細致量化指數,但對于不能自主甚至是失能老人,這些具體的標準如何能變成更好的體驗?
甄炳亮表示,標準為全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提供了基本遵循。但由于南方和北方、冬天和夏天、活力老人和身體失能老人等情況不同,標準的落實落地還要結合服務人員的愛心、關心、細心、耐心共同做起來。
甄炳亮認為,對于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一方面要加強宣貫、培訓、指導,另一方面,讓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愛心。同時,要給他們職業的榮譽感和獎勵制度,從社會地位、經濟待遇各方面來關心支持他們做好這份工作,共同來打造有溫度的養老。
標準升級后如何落地?
標準升級后,如何執行落地,甄炳亮認為這些地方值得關注。
甄炳亮表示,首先需要對標準進行宣貫、培訓、試點和實踐。同時,讓從業人員了解標準、理解標準和在實踐中操作標準,也需要過程。
同時,還需要有關部門相互配合,涉及安全、服務方式、服務場景等問題,需要方方面面配合。同時,標委會和社會組織要密切合作,大力宣傳標準,具體標準的落地還需要再制定、再宣貫、再實施。
責編:
審核:鄧玉莉
責編:鄧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