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國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76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2025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還有哪些亮點?“數量”的快速增長,又如何轉為“質量”和“競爭力”的突破?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既是“壓艙石”也是“尖刀連”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已經舉辦四屆了,如何解讀當前國家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緊迫性?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 李志起:大會已經連續舉辦四年,這說明大會已經從一場簡單的產業政策加持,變成了國家層面的戰略共識。我們需要重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因為我們處在全球化逆轉的時代,很多產業鏈面臨著脫鉤斷鏈的問題,我們必須更加關注產業體系中的韌性和安全問題。
在這種大背景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很多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存在,關鍵的產業環節上競爭力很強,且不可替代,所以產業鏈安全需要靠“專精特新”企業去托底,它既是我們的“壓艙石”,也是我們的“尖刀連”。所以,“專精特新”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戰略安全問題。
三大亮點讀懂
本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
這次大會有哪些亮點和措施值得鞏固和繼續推行?
李志起:此次大會有三點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大會更加注重為企業賦能,提供場景資源。
第二,精準化的支持,大會上有很多區域性股權市場,有一些專門的投資機構來瞄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支持,相當于做了精準滴灌。
第三,大會上提出了“專精特新”企業要更多考慮提升自己在標準上的發言權、話語權。我們過去往往是跟隨標準,現在“專精特新”企業要制定標準和規則,這是巨大的進步。未來我們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得靠標準來打天下。
核心技術和獨門絕技
是中小企業的出海優勢
根據十五五規劃建議做出的部署,中國企業要從“走出去”到“融進去”,“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出海優勢體現在哪里?
李志起:相對于傳統企業出海,中小企業過去靠低成本打天下,但今天這些企業靠的是核心技術和獨門絕技。所以,政府需要為“專精特新”出海以后適應當地的標準、市場、文化來提供更多支持,這樣才不會在國際化競爭中被打垮。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
充滿挑戰
未來對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企業自身、資本市場,需要形成怎樣的合力,才能讓這類企業持續健康成長?
李志起:“專精特新”的成長注定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政府要有決心去當一個耐心的園丁,在土壤在環境上給予大力支持;資本要做好耐心資本的準備,長期陪跑,幫助企業長大;企業歸根結底是要走長期主義的心態,在一個“一米寬、萬米深”的地方做深做透。
責編:
審核:鄧玉莉
責編:鄧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