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
“大家可能關注到,近兩年我國物價水平總體是偏低的。從消費者靜態角度來看似乎是好事,同樣一百塊錢可以買到更多東西。”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3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吹風會上分析稱,價格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信號,是經濟運行的“體溫”,過高了、過低了都不好。從國民經濟大循環和動態角度來看,物價持續偏低并不好,會造成實際利率偏高,債務負擔加重,這樣企業就不愿意增加投資,老百姓也少了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物價漲幅預期目標調整為2%左右,跟往年有所不同,背后是一個更為積極、政策導向更加鮮明的信號。
他解釋,這背后的主要考慮是,在當前我國物價下行壓力大于上漲壓力背景下,向全社會和市場強化價格指標的導向作用,努力通過各種政策推動物價溫和回升,這樣既可以保障老百姓基本民生不受影響,同時有利于提振市場預期、促進企業增加投資,使得老百姓有更多就業增收機會,有利于改善整個國民經濟循環。
“從今年的部署來看,大家可以仔細讀《政府工作報告》,大致有四方面的措施。”陳昌盛表示,第一,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等政策來改善供求關系。第二,著力提振消費,釋放需求側潛力。消費是終端需求,提振消費有利于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循環,也有利于理順價格。第三,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和價格戰。價格戰背后有深層次的原因,要通過強化標準、強化監管、強化行業自律、規范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等措施,使得價格反映質量,“一分價格一分貨”,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第四,更大力度穩住樓市股市。樓市股市是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老百姓資產最大的一部分。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費,更好地促進價格溫和回升。
責編:姜雪穎
審核:魏鵬
責編:魏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