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視頻截圖(來源:央視新聞)
“通向太子港國際機場的寬闊道路呈現出后世界末日的死寂。以前曾是車輛川流不息和人群熙熙攘攘的地方,現在只有一縷縷黑煙從悶燃的垃圾堆里冒出來,散發出難聞的氣味。”3月1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如是報道當前海地的混亂局勢。
今年2月底以來,向來多災多難的海地再度陷入持續暴亂。多個黑幫組織同時發難,襲擊首都太子港的警察局、國際機場等公共設施,并要求總理亨利下臺。
阿里爾·亨利(來源:CFP)
3月11日晚,由于首都太子港80%的區域落入各派黑幫的控制中,總理阿里埃爾·亨利被迫宣布辭職,這個加勒比島國事實上再度陷入無政府狀態。
隨后,3月22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警告,隨著海地幫派暴力蔓延,近半數海地人目前面臨糧食危機,一些地區瀕臨饑荒。根據國際移民組織報告,近兩周時間里,超過3.3萬人逃離海地首都太子港。
那么,作為第一個擺脫歐洲殖民獲得獨立的拉美國家,海地到底為何會變成如今這樣?
廢墟遍布、戰火燃燒,海地如陷“末日”
戰火燃燒、廢墟遍布、塵土飛揚、流離失所,只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末日浩劫后的景象,似乎正在加勒比國家海地變成現實。黑幫組織與國家警察沖突不斷、每天都在街上發現數具尸體、近半數人口面臨饑餓威脅,甚至聯合國官員都忍不住感嘆:“這是海地幾十年來最糟糕的情況。”
事實上,海地的動蕩已經持續多年。
2021年7月海地時任總統若弗內爾·莫伊茲遇刺身亡,留下權力真空,政壇陷入混亂。與此同時,黑幫活動愈發猖獗,惡性犯罪激增。
視頻截圖(來源:央視新聞)
遇刺前,莫伊茲曾任命亨利為總理,亨利在2022年12月與部分黨派和民間團體達成國家政治過渡協議,計劃于2023年舉行大選,2024年2月向民選政府移交權力。
然而,今年2月28日,亨利卻表態要將大選推遲到2025年8月。此言一出,海地黑幫立即在首都太子港掀起腥風血雨,他們在太子港襲擊警察局、監獄和國際機場等公共設施,并強烈要求亨利下臺。
2月7日,海地太子港,抗議者在街頭設置路障,要求海地總理亨利辭職。(資料圖,來源:CFP)
最終,在3月11日晚,總理亨利被迫宣布辭職,這個加勒比島國事實上再度陷入無政府狀態。
此次黑幫襲擊是海地近年來安全形勢呈螺旋式下降的縮影。據聯合國統計,僅太子港內就有約300個黑幫組織,控制了首都八成區域。同時,據聯合國3月2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僅今年前三個月,海地的幫派暴力行動就已造成1554人死亡(去年海地有約8400人死于黑幫暴力事件,比2022年增加一倍多)。
拉美社報道指出,從美國來的大量毒品和武器加劇了海地的黑幫暴力活動。聯合國毒品和犯罪事務辦公室去年發布報告說,大量狙擊步槍、突擊步槍、機槍等武器正從美國,尤其是佛羅里達州走私至海地,落入當地黑幫手中。
近半數人深陷饑餓,民眾生活失序
極端貧困也成為滋生黑幫暴力的溫床。海地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常年的政治動蕩和頻繁的自然災害嚴重制約海地經濟社會發展。據統計,海地目前有約55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90%人口面臨貧困問題。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3年海地63%的人口每日收入不足3.65美元。
同時,根據世糧署發布的“糧食安全階段綜合分類”報告,在海地約1150萬人口中,約497萬人眼下面臨危機或更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據評估,目前有8個地區處于緊急階段,這是僅次于饑荒的嚴重級別。報告發現,僅5%的海地人收到了人道主義食品援助。世糧署表示,救援行動資金“嚴重不足”。
2024年3月21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街頭,人們俯身奔跑躲避流彈。(來源:新華社/路透)
3月27日,海地首都太子港一男子被身份不明的武裝分子槍殺。(來源:CFP)
聯合國海地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員烏爾麗卡·理查森近日在記者會上說,路障和槍聲已成為太子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各社區被幫派“占領”,大量民眾流離失所。據國際移民組織最新報告,3月8日至20日期間,超過3.3萬人逃離了太子港。其中超過90%的人乘公共汽車向南部逃離,超過70%的人說幫派暴力讓他們無家可歸。而由于幫派暴力活動有增無減,預計今后幾周將有更多人離開太子港。
▲視頻:海地首都太子港安置中心條件簡陋食物不足(來源: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本月22日報道,目前,太子港流離失所的人數已超過16萬,這些人被迫暫住在安置中心,但這些安置中心條件簡陋,食品不足。報道中,一所由即將竣工的學校改成的安置中心里已經居住了約6800人,里面的條件異常簡陋。太子港民防局社區協調員吉米·讓·朱利安表示,“我們首先分配食物給住在教室的人,然后再分給住在室外的人。這里有27間教室和室外的11處區域,我們已經給教室分發完畢。接下來等到傍晚再進行下一次分發,不居住在這里的人不會參與分發。我們的資源有限,但我們會盡力而為。”
國際美慈組織海地分支機構負責人洛朗·烏武穆雷米說,幫派現在控制了太子港絕大部分區域,關鍵基礎設施關閉,基本物資短缺,醫院瀕臨崩潰。“如果局勢繼續惡化,不采取任何措施解決當前正在發生的人道主義危機,太子港很快將徹底不堪重負。”
海地深陷動蕩,美國干預難脫干系
海地也曾擁有光輝時刻,它是第一個擺脫歐洲殖民獲得獨立的拉美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由黑人奴隸推翻殖民統治的國家。但要說當下國際社會公認的最失敗國家,海地也無疑名列其中。以地震為代表的自然天災、動蕩的國內政局、幫派混戰下糟糕的安全局勢,無不沖擊著這個格外脆弱的加勒比島國。
拋開自然天災不談,政治動蕩一直以來都是造成海地深陷混亂的重要原因,而其國內的混亂局勢卻與美國長期以來的干涉密不可分。
這是2021年4月20日拍攝的美國華盛頓白宮。(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1994年,美國軍隊出兵海地。(視頻截圖,來源:央視新聞)
美國在歷史上曾出兵占領海地、扶持獨裁政府和發動軍事干預。據統計,過去108年來,美軍及其代理勢力至少41次以“維護和平、政治穩定和人權”為由出兵海地。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教授愛德華多·加馬拉表示,美國過去百年來對海地的干涉行動從未起到任何幫助。
▲視頻:海地政局動蕩的背后 是誰種下的“惡果”?(來源:央視新聞)
分析人士指出,海地當前混亂局勢與美方政策密切相關。比利時智庫“三大洲中心”學者弗雷德里克·托馬斯說,美國在海地支持“非常不受歡迎”的政治階層,且讓其打擊黑幫,這樣做“完全是自相矛盾”,因為美國支持的政治階層正是依賴黑幫勢力支持才得以存在。
“灰色地帶”網站創始人麥克斯·布盧門塔爾表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在海地設立了訓練營,把反對派領導人集結起來聯合抵制海地選舉結果,試圖讓選舉顯得不合法,破壞海地的民主政治氛圍,為暴力破壞運動開了頭。2004年,海地發生政變,時任總統阿里斯蒂德被趕下臺并流亡海外。自那之后海地一直處于糟糕的狀態。
法新社稱,海地長期以來充斥著從國外非法走私的槍支,其中美國是最主要的來源地。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23年的一份報告稱,“海地槍支和彈藥的主要來源地是美國,尤其是佛羅里達州”。
俄羅斯《消息報》認為,海地新一輪暴力是2021年7月時任總統莫伊茲遇刺事件的延續。這起謀殺案的多名罪犯,都曾在美國居住很長一段時間,并在那里接受軍事訓練。
半島電視臺稱,從20世紀初開始,海地一直受到美國的控制。美國在歷史上曾多次出兵占領海地、扶持獨裁政府和發動軍事干預,這造成了海地政局長期不穩。
美國前駐海地大使詹姆斯·福利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海地當前局勢動蕩與美方的干涉脫不了干系,拜登政府對海地的政策“將事情搞得一團糟,這正是我們種下的惡果”。
(海報新聞編輯 石慧 綜合整理自新華社、央視新聞、瞭望智庫、澎湃新聞等)
責編:馬婉瑩
審核:王磊
責編: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