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編者按:手術推遲,預約取消,住院患者被強制要求出院……韓國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辭職離崗反對政府擴招政策已超三周,政府多次警告將采取行政處分措施。目前雙方均無妥協之意,事態恐將繼續發酵一段時間。海報新聞海國志工作室推出系列報道,從韓國到底缺不缺醫生、韓國人想當醫生有多難、韓國醫療私有化歷史等方面詳解此次韓國醫政矛盾。
韓國政府近期出臺了10萬億韓元一攬子計劃,對于地方醫生數量、住院醫生連續工作時間、冷門科室醫生收入等問題均有回應。然而卻遭到了韓國醫生團體的激烈反對。為什么醫生們不領情?
投入10萬億韓元向醫療系統“大開刀”
2月2日,韓國政府出臺全面改革地方醫療和基礎醫療的一攬子計劃,包括醫學院擴招、引進地方合同制醫生制度、減輕醫療事故刑事處罰等內容。為此,截至2028年韓國政府將投入超過10萬億韓元(約合546億元人民幣)的健康保險財政。
改革方案包含向韓國醫療系統20多年弊端“大開刀”的綜合處方,核心是通過醫學院擴招增加整體醫生數量。與此同時,韓國政府還將大幅擴大地方人才錄取規模。目前,非首都圈醫科大學招生人數的40%來自當地戶籍人口,未來將會增加到60%以上。
韓國政府決定引進地方基礎醫療合同制醫生制度,其適用對象是地方醫科大學本科生和地方醫院醫生,計劃向醫科學生提供獎學金和研修費用并保證將其聘用為教授,向地方醫生保證提供充分薪酬。但受惠的學生和醫生必須在地方醫院工作一段時間或簽署在地方基礎醫療機構長期工作的合同。
韓國政府將縮短住院醫生的連續工作時間(目前為36小時),向婦產科和外科部門支援研修費用,大幅擴大國立大學醫院的專職教授名額,提高高難度、高危險手術的報酬。
這樣一份看上去已經回應了醫生呼聲,而且對民眾有利的方案,卻遭到了韓國醫生團體的激烈反對。這背后是韓國幾十年醫療私有化背景下形成的醫生利益團體。
3月3日,韓國首爾,全國醫生總動員大會上,參加者們高喊口號。
歷屆政府接力醫療私有化
上世紀八十年代,全球范圍內崛起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席卷韓國,“消費者”概念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韓國社會認為醫療服務若不能全由國家負責,那便交給自由市場,于是韓國逐步走入醫療服務私有化時代。
2005年,盧武鉉政府放寬法規,允許韓國人在自由經濟貿易區就醫。2007年開放商業醫保,很快就擠壓了全民醫保,在盧武鉉五年任期內即完成了對醫療保險公共性的全面惡化。
2009年,李明博政府為招攬海外醫療服務消費者,大幅縮短簽證流程,放寬營利性醫療機構中外國醫生占比相關規定,努力推動以濟州島為代表的營利性海外醫療服務游等項目。
樸槿惠政府開放外資在韓設立營利性醫療機構,開放醫療法人設立子公司從事營利項目,放寬法規讓醫院之間可以相互并購,方便財團成立連鎖醫院獲取規模效應。
2022年,文在寅政府試圖通過擴招推動醫療改革時,仍未停止韓國醫療服務私有化進程。2017年,綠地集團出資八億韓元在濟州島興建大型地產項目,包括營利性醫療機構綠地醫療中心。
持續的私有化使得目前韓國95%醫療機構都是私營性質,行業協會能輕松把從業者團結起來,在與政府的斗爭中屢戰屢勝。2000年,韓國政府提出醫藥分離改革后,引發了持續五個月的醫生大罷工,政府為安撫醫學界,將醫學生招生縮減10%。2020年文在寅政府也提出擴招,計劃每年增加醫學生400人,同樣遭到了醫學界的激烈反對,后來迫于新冠抗疫壓力未能繼續推動。
政府態度強硬或與大選有關
2月25日,尹錫悅辦公室批評醫生集體辭職的做法,稱“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的醫生會采取拿病患作人質的極端行為”。
3月6日,韓國世宗,尹錫悅在國務會議上發表講話。
3月6日,尹錫悅表示,“對于非法集體行動,只能根據法律和原則進行嚴肅處理。”
3月8日起,根據韓國政府出臺的緊急措施,在受醫生罷工影響的醫院中,護士開始代行更多醫生職責,針對病患展開更多診治工作。
不停止、扭轉韓國醫療行業私有化進程,韓國當下醫療問題就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為何尹錫悅政府卻依然態度格外強硬?
分析指出,尹錫悅政府針對此次醫改的一系列計劃或與4月韓國大選有關,尹錫悅所屬的國民力量黨被各大民調視為“必然敗選”。在此背景下,尹錫悅政府此次態度格外強硬。
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2月23日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為34%,較上一次調查提升1個百分點。好評理由中,醫學生擴招政策排名第二。
3月8日,蓋洛普民調顯示,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上升至39%,創下去年5月以來的最高值。
(海報新聞編輯 姜暉 綜合央視新聞、澎湃新聞、廣州日報等)
責編:劉美顯
審核:馮世娟
責編:馮世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