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編者按:手術推遲,預約取消,住院患者被強制要求出院……韓國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辭職離崗反對政府擴招政策已超三周,政府多次警告將采取行政處分措施。目前雙方均無妥協之意,事態恐將繼續發酵一段時間。海報新聞海國志工作室推出系列報道,從韓國到底缺不缺醫生、韓國人想當醫生有多難、韓國醫療私有化歷史等方面詳解此次韓國醫政矛盾。
韓國醫生素有“白衣貴族”之稱。2022年的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韓國大型綜合醫院專科醫生的年收入約為20萬美元(約合144萬人民幣),比韓國人均收入的6倍還多,在OECD成員國中排第一。
然而,想要成為“白衣貴族”,是一個漫長且昂貴的過程。
想上醫學院,從小學起參加補習班
韓國每年有大約50萬名考生想要進入醫學院,高考成績必須進入前0.6%以內。而一些好的醫學院分數,甚至比韓國第一名校——首爾大學的分數線還高。甚至有小學生專門參加為醫學院錄取而設計的補習班。
2023年11月16日,韓國首爾,學生參加高考。
在這樣的殘酷競爭下,很少有人能只參加一次高考就順利考進心儀的醫學院。進入醫學院的學生復讀率接近80%,多次復讀率達到了驚人的35%,其中包括了一些已經考進其他專業學習的學生,選擇退學以期進入醫學院。
僅在2022年,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就有1421名理工科學生退學,其中相當一部分選擇復讀報考醫學院。
千辛萬苦考上以后,還得負擔高額的學費。在韓國不少家庭,要花費130萬元人民幣才能培養出一個醫生。
沒日沒夜地加班,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收入
除了金錢成本,還有時間成本。
考上醫學院后,醫學生需要經歷大學2年通識教育,4年醫學教育,然后參加醫師執照考試,接著是1年的實習醫生和4年的住院醫生時期,再經過2年的專科培訓,才能成為一名專科醫生。
由于韓國社會快速老齡化,照料患者的負擔逐年增加,而這些負擔主要落在了實習和住院醫生這些初級醫生頭上。而且韓國醫生幾乎都適用于終身雇傭制,初級醫生在拿到正式身份之前薪資待遇并不高,其前途也不穩定。低薪和高強度的工作,與醫學生們常年付出的艱苦努力形成了鮮明反差,這讓很多初級醫生感到難以接受。
2月15日,韓國大邱,醫生舉行譴責大會,脫掉白大褂,抗議醫學院擴招政策。
大韓醫師協會緊急對策委員會媒體公關委員會委員長、醫協前會長朱秀虎稱,韓國和其他OECD國家的醫療制度不同,很多OECD成員國的醫生相當于“公務員”,領取國家給予的薪水,工作強度也較低。而韓國以私立醫院為主,醫生是多勞多得,為了賺錢需要工作很長時間。
韓國實習和住院醫生實行36小時輪班制,每周工時往往超過100小時。加上加班補貼,年收入僅有1.8萬-3.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萬元-26萬元)。相比之下,美國同級別的初級醫生輪班時間不到24小時,每周工作60小時甚至更少,平均收入達到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3萬元)。
與此同時,去年的一份內部抽樣統計顯示,至少有一半實習醫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職場霸凌,他們在論壇上匿名抱怨被住院醫生、教授使喚干雜活,包括替前輩準備文件、搞個人衛生、取外賣、開車接送,帶病頂班。考慮到未來留院工作需要前輩的鑒定和評價,實習醫生們只能忍氣吞聲。
沒日沒夜地加班,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收入,也難怪這些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們,會成為此次大罷工事件中的主力。
“靠父母或自己的錢讀完了大學,不欠國家什么。”
“白衣貴族”的培養周期漫長且艱辛,因此這些好不容易“熬出頭”的人,自然不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和他們分享“蛋糕”。
《韓民族日報》報道稱,韓國醫療體系存在根深蒂固的問題,即私營醫療機構占醫療機構總數的95%以上。截至目前,國家在培養醫生的過程中,幾乎“不負責任”。韓國醫生會覺得靠父母或自己的錢讀完了大學,不欠國家什么。有專家認為,在韓國,醫療本身就是商品。醫生在這種體制下被培養,醫生團體扮演的角色不是專家集團,而是利益團體。這反過來也表明,國家需要投入資金來培養醫生并建立公共醫院。
2月29日,首爾國立大學醫院。包括其在內的當代韓國“五強”醫院全部為私立醫院。
延世大學保健行政學教授鄭亨善介紹說,在西方國家,公立醫院占醫療機構總數的50%以上,所以醫生支持有更多同行從業,因為這將減少他們的工作量,他們的薪水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韓國許多醫生則經營著自己的診所,所以醫學院擴招意味著更多的競爭對手和更少的利潤,“這是一場爭奪利益的地盤之戰”。
正在罷工的實習醫生們表示,改善待遇和工作環境才是政府的優先事項,而不是盲目擴招。《朝鮮日報》采訪了已提交辭呈的放射科、兒科等冷門科室實習醫生,按他們的話說,“目前缺的是愿意以低工資長時間工作的實習醫生,政客們只是出于選舉的考慮強行推動政策。”
韓國實習醫生協會會長樸丹表示,在病人和對醫生意見不聞不問的韓國政府之間,他別無選擇。“正如許多醫生所說,離開病人是令人心碎和困難的,但當前的醫療系統已經扭曲,我們需要更好的體系。”
(海報新聞編輯 姜暉 綜合央視新聞、界面新聞、紅星新聞等)
責編:劉美顯
審核:馮世娟
責編:馮世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