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率領徒弟們參加民俗展演活動,讓高桂英感到非常自豪。
10月26日下午,記者在位于濟南市經一路旁的一座破舊的院落里,見到了高桂英。
未見高桂英之前,一個疑問糾纏在心中:一位面塑高人,應該有一雙怎樣修長而靈巧的手?及至見到高桂英,所有的想象都化為烏有。她的手,黝黑,粗糙,因為剛剛打過吊針,手背上還用膠布貼著止血的棉球。很難想象,那些鮮艷欲滴的玫瑰、憨態可掬的機器貓、威風凜凜的五虎上將,就出自這樣一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手。
偷手藝
如果沒有面塑,今年60歲的高桂英也許不過就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女工。
高桂英出身面塑世家,可惜,生為女子,礙于傳男不傳女、傳媳不傳女的傳統,她并沒有獲得學習面塑藝術的機會?墒亲孕【陀小扒裳绢^”之稱的高桂英,還是偷學了祖傳的面塑手藝,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她居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將高氏面塑藝術發揚光大了。目前,身兼濟南市民俗藝術館面塑研究所副所長的高桂英,可是面塑界的名人。
十幾年前,從工廠退休的高桂英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熱愛的面塑藝術中。每天,她黎明即起,和面、蒸面、調色,準備面塑所用的各種基本材料。吃過早飯,她推出自行車,帶著所有的家什,到街上擺攤賣貨。
高桂英一直沒有固定的攤位,有時,她出現在黑虎泉邊,有時她出現在琵琶橋上,也有時,她只能在學;蜥t院的門口支起攤子?墒,不管在哪兒擺攤,那些活靈活現的面塑,特別是高桂英變魔術似的現場表演,總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她的小攤子,常常被人圍得水泄不通。
撿徒弟
如果只是安安心心地擺弄面塑,如果只是守著自己的小攤子,高桂英可能沒有現在的知名度,可她也就不會遇到現在的煩惱。
熟悉高桂英的人說,高桂英手藝好,可她的心比她的手藝還好,她的心腸,比她手里的面還軟呢。
高桂英守著她的小攤子,不是特別忙的時候,她就和圍著她攤子的人攀談。對于祖傳的手藝,平常人的心態都是秘不示人,更不輕易傳授。在這點上,高桂英的態度極為通達,對于圍在攤子邊上看,甚至問長問短的人,高桂英從不回避,有時還指點一二。那你就不怕別人學會了搶你的生意?面對這樣的提問,高桂英淡然一笑,手藝好就不怕。這個別人學會了,咱就再琢磨新東西。再說,面塑這樣的傳統手藝,有人愿意學,總比失傳好。其實我家里的兄弟們并沒有學面塑手藝。說起這個,高桂英不免有些黯然。
一來二去,想跟高桂英學手藝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找上門來學的,出攤的時候在攤邊守著學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還真不少。最有意思的是,高桂英還經!皳臁蓖降。
畢業于山東政法學院的李忠華,是高桂英撿來的徒弟中,跟她時間最長的。那是2002年,剛上大二的李忠華因為家庭困難,不要說學費,連生活費都成了問題。無奈之下,他在街頭擺了個小攤子賣百貨,想掙點生活費,可一連幾天,連攤位費也沒掙出來。為了省錢,李忠華時常守一天攤子也不吃飯。
說來也巧,李忠華的小攤子,恰好擺在了高桂英的面塑攤子邊上。高桂英觀察著這個一天也不買飯吃的小伙子,心生不忍,就走過去跟他聊天,了解了李忠華的情況后,高桂英問道:“你想不想學門手藝?”李忠華道:“當然想啊,可誰肯教?”“那就跟我學吧。”高桂英說。從此,李忠華就成了高桂英的弟子,不過這個弟子有點特別,除了跟老師學手藝,老師還管吃管住。一晃幾年過去了,李忠華從學校畢業了,由于沒有交齊學費,李忠華領不出畢業證書。聽到這個情況,高桂英又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幾萬元錢,幫李忠華交上了學費,領出了畢業證書。如今,李忠華已是高桂英的得意門生,經常幫助老師構思新的面塑創意。畢業已經兩年多的李忠華有好幾次就業的機會,他都放棄了,決心留下來幫老師一段,現在老師太累、太難了。
高桂英撿的另外一個徒弟叫閆淑文。今年初,13歲的閆淑文頭頸部出現腫塊,并向其他部位發展。父親帶他從老家濟寧來濟南診治,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小淑文患了鼻咽癌,更可怕的是病灶已經侵襲淋巴系統。
短短3個多月,千辛萬苦籌借的近4萬元就花完了。父子倆流落街頭,走投無路。就在此時,他們在黑虎泉遇到了正在賣面人的高桂英。得知父子倆的困境,高桂英決定收留他倆,照顧父子倆的生活并幫他們籌錢治病。
盡管高桂英幫他們租的住處位于棚戶區,十分簡陋,但足以遮風避雨,父子倆融進這個由高桂英和十幾個面塑學員組成的大家庭,吃住都在一起。不到一個月,聰明的小淑文已經能夠塑出五虎上將這樣復雜的面塑作品了。8月中旬,通過與山東省青少年活動中心聯手,高桂英舉辦了面塑作品義賣活動,給小淑文籌集了5000多元醫療費。高桂英還幫忙聯系了天橋醫院的姚月琴大夫給他進行中醫治療。同為癌癥患者的姚醫生得知情況后,堅持為孩子免費治療。
高桂英撿來的徒弟,大都是些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對這些人,高桂英不單免費教手藝,還包吃包住。
李忠華、閆淑文、張本華,這是高桂英的弟子里叫得上名字的,更多的弟子,高桂英叫不上名字也記不得。這幾年,從高桂英這里學面塑的人少說也有五六百人,最多的時候,光是住在她那兒的弟子就有五六十人,高桂英租了六七間房子安置這些徒弟,光食宿費一項,就讓高桂英不堪重負。一般學上一兩個月徒弟就換一批,真是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弟子。他們中,有大學生,有商人,有高校老師,但更多的是下崗職工、殘疾人甚至乞丐。對那些生活困難的學藝者,高桂英分文不取,包吃包住包會,讓他們有一技之長,有謀生的手段。如今,高桂英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甚至把面塑藝術帶出了國門。
找麻煩
自打高桂英免費傳藝,辦起培訓班,原本寬裕舒服的日子就到了頭。高桂英整天將心思放在培訓班上,家里原有的積蓄和退休金全部貼了進去,經常是今天賺錢明天花,家里住的房子是租的,老伴生病顧不上照顧。女兒也不理解高桂英,說她對那些撿來的徒弟比對自己的親閨女還好。更讓女兒生氣的是,自打收了這些徒弟,高桂英起五更睡半夜,一天根本睡不了幾個小時,本來就有病的身體更虛弱了,腿一天到晚都是腫的。雖然生氣,女兒還是心疼媽,今年中秋節,女兒做了幾個高桂英愛吃的菜,送到了還在出租屋里照顧徒弟的高桂英那兒。正忙著的高桂英讓女兒先放下,女兒說什么也不同意,非得親眼看著媽媽吃下去。女兒說:“我一走,這些菜又不知道上誰嘴里去了!
家庭“矛盾”還好解決,不管怎么說,老伴和孩子都是心疼她。更多始料不及的麻煩更讓高桂英覺得苦惱。隨著高桂英收徒弟不要錢還包吃包住的事情越傳越開,許多并非為了學藝的人也找上門來,有些人背著鋪蓋卷,進門就問:“這兒是管吃管住嗎?”遇到這種事,高桂英很生氣,她不是辦收容所的,是想為那些境況窘迫但心懷上進的人提供一個機會?蓺馔炅诉是要把培訓班辦下去。
2004年春節是高桂英最艱難的時刻。徒弟們學興正濃,誰也不愿意回家過年,高桂英去買了速凍水餃和水果、瓜子,可是家里一點燒的都沒了,也沒錢買煤。大年三十,她就帶著李忠華去垃圾堆里撿可以拿來燒火的東西。想起當時的慘樣,高桂英的眼圈紅了:“這些孩子跟著我受苦了!
其實學生們一點也不覺得苦,已經出師的李忠華、王玉瀟都主動留下來幫助老師。住在機床二廠的殘疾學生季德茂,盡管已經可以出師了,但他還是每天坐四十多分鐘的車趕到培訓班,幫著捏面人,教學生。不幫高老師,他們覺得過意不去。
另一件讓高桂英覺得苦惱的事,是她一直沒有固定的攤位,再說擺攤子掙的那點錢支應學生們還不夠,哪有閑錢支付攤位費。流動擺攤,高桂英經常讓城管追得到處躲,經濟上的損失還罷了,最讓高桂英受不了的是做賊一樣東躲西藏的羞辱。有時也想,要是不收徒弟,不擺攤子,也就不用受這樣的罪了?墒牵幌氲侥切o依無靠的弟子,高桂英的心又軟了。高桂英一再對記者說,現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個固定的攤位,多賺點錢,讓徒弟們吃好點,也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為什么要這樣做?受這么多委屈值得嗎?面對這樣的疑問,高桂英的回答本色得讓人心疼:“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心軟,看不得別人受苦。從小就這樣,我母親也是個這樣的人,恐怕我這輩子是改不了了!
高桂英教徒弟時常說的一句話是:“面塑最要緊的是得有神,有神面人兒也是活的!备吖鹩⒄f得對,她的善良,讓人覺得,她手下的面人兒,也都有顆柔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