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波在實驗室里可以激情滿懷,在大自然里更是一派率性。
最近,濟南大學的校園網有些怪,上課時間想上網學習干正事沒問題,想玩游戲卻受到很多限制。原來,校園網新裝了一種網絡安全系統,可以識別、控制上網行為。這便是楊波教授及其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聽說,正有不少企業想跟他合作將其產業化呢。
見到楊波都是在幾次省內IT界精英的聚會上,他始終話語不多,端起酒杯總是一飲而盡,卻是眾人談話的焦點,大家言必稱“楊波大哥”。記者后來才知道,楊波實際上剛40出頭,是他的做人頗得圈內人敬重。
他卻自謙:自己從來只是參與者,而不是組織者。
其實,他不僅多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科研項目,是山東省計算機網絡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每年還帶十幾個研究生,身兼濟南大學副校長、山東省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十幾個社會頭銜。他調侃說,都是副職,就是憑著興趣做點事兒。
也許,正因這份率性使楊波學術成就斐然:19歲大學畢業楊波就留校從事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研究,他參與研究創立的用計算機“模糊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水泥立窯生產,是該領域內國內較早的;1995年30歲的楊波在山東建材學院創建了山東省第一個校園網,一時吸引全省教育界前來觀摩學習;1996年作為學術骨干參與國家863重點項目“計算機通訊網開展智能化的關鍵技術”研究;1999年,他在國內最早用網絡環境做計算機系統模擬水泥凝結硬化試驗,2000年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優秀中青年獎勵基金支持,率先在國內提出“數字水泥”研究;2002年,他主持的“國產數據庫信息集成平臺及其應用示范”項目獲得國家863支持,目前全省幾百個中小學采用該項目研究的國產數據庫軟件做自己的校園網。
取得如此多學術成就的大學教授,在當今學歷熱的時代,卻不急著考博士、評博導。正像他不喜歡唱歌,不喜歡喝酒,但只要能跟朋友、同行聚在一起,唱歌也好,喝酒也好,在他看來都只是形式。
楊波自稱不懂經濟也從不涉足商業圈,卻癡迷實驗室。
坐在濟大路一家咖啡店里,楊波對記者說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實驗室。與計算機打交道多年了,一直令他激情滿懷的事情,還是泡實驗室,高興起來還會自己編程序,就是再忙每周他也要擠出大量的時間呆在實驗室。
有校報記者曾報道他們崇拜的楊波教授,竟然經常半夜跳出實驗室的窗戶,因為實驗樓已經按時關大門了!按粼趯嶒炇依,那種快樂,常常讓你忘了時間!闭劶按,楊波禁不住語速加快,手舞足蹈起來。
原來,這個愛動手做試驗的偏好,早在小學四年級就萌芽了。當時,學校組織課外興趣小組,楊波就特別喜歡自己組裝個日光燈什么的小電器。從此一發不可收,上初中的時候,楊波自己組裝了一臺收音機,樹的天線曾令周圍鄰居迷惑不解。上高中,當別的學生都忙著背地理、政治迎戰高考,楊波卻光迷著做電風扇什么的,一度被老師定義為“考不上大學的學生”。所幸高考剛過重點線,為到大學里解決平時試驗遇到的困惑,他全部填報了當時最熱門的“無線電專業”,結果差點掉空里。跨入原山東建材學院自動化專業,楊波如魚得水,很快成為當地的維修小名人,因為當時進口的收錄機、電視機沒人能修,楊波能修還不要錢。
用楊波自己的話說,他沒做出什么學術成就,就是憑著興趣在做些事兒。但身為濟南大學副校長,他覺得當前更大的責任是帶領整個學術團隊,去沖擊更高的學術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