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大眾網
手機查看
大眾網記者 劉嬌 報道
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先行”,青島啤酒以打造“碳中和工廠”建設為支點,推動啤酒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以及全價值鏈的可持續發展。近日,記者走進青島啤酒(濟南)有限公司,探尋青島啤酒“低碳賬本”背后的故事。
碳中和工廠:“逐綠而行”帶來的新變化
“濟南公司通過100%綠色電力覆蓋、生物質鍋爐替代74%傳統能源、光伏發電項目降低綠色電力購買比例,年度發電量超100萬kWh,構建起‘零碳生產’閉環。”青島啤酒(濟南)有限公司工程部高級業務經理王健向記者介紹。從設備升級改造到清潔能源引入,“逐綠向新”不僅幫助濟南公司降低工廠綜合能耗、提升運營競爭力,更契合綠色消費趨勢,進一步鞏固了青島啤酒的市場優勢。
數據顯示,濟南公司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較碳中和項目實施前下降33%,近十年水耗降幅達29%,2024年水耗降至2.94立方米/千升,創歷史新低。
作為青啤集團首批實現綠色電力采購的公司,青島啤酒濟南公司還積極布局分布式光伏系統,采用“屋頂發電、余電上網”模式,這不僅讓工廠成為能源的生產者,更推動了從依賴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此外,工廠還通過源頭削減、過程控制和提升能源效率等“組合拳”,將這場“逐綠向新”推向縱深。
探訪中,青島啤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在麥汁升溫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換熱量,在改造設備同時,通過工藝操作,提升麥汁預熱2℃,實現每噸麥汁煮沸過程中的蒸汽單耗再節約4千克,降低綜合能耗約0.25kgce/kL,碳排放降低約0.5kgCO2e/KL。同時,冷凝水三級梯級利用技術將96℃高溫冷凝水依次用于生產用熱和設備冷卻,最終以30℃低溫水循環利用,形成“熱能閉環”。
像濟南公司這種綠色化發展的工廠,青島啤酒還有很多,目前青啤集團已有25家工廠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數量居啤酒行業領先;17家無廢工廠,3家碳中和工廠,53家工廠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達80%,32家工廠實現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12家工廠安裝分布式光伏16兆瓦,全年自建光伏發電量達923.5萬千瓦時,還入選國家工信部“2024年重點用水企業、園區水效領跑者名單”。
廢水變寶:讓上下游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在青島啤酒的生產體系中,“零浪費”貫穿全流程。
以釀酒副產物廢酒糟為例,經蛋白提取技術處理后,可制成健身食品原料——優質蛋白粉;剩余糟粕加工為生物質燃料,實現100%資源化利用。
“在青島啤酒,沒有廢棄物,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 青島啤酒(濟南)有限公司工程部環保管理業務主管劉梅表示,就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我們都要向它要效益。
青島啤酒首創了啤酒熱凝固物資源化利用+啤酒廢水與市政污水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處理新模式。啤酒廢水中的有機物經厭氧處理后,成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高效碳源,減少下游化學碳源投入。這使得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啤酒生產工廠之間實現了“雙碳”效益的乘數效應和雙向互補。目前,該技術已在青啤公司38家工廠推廣,項目實施前后每年減少污泥30827噸,降低用電量1041萬kWh,減少碳排放8245噸二氧化碳當量。
包裝“輕量化”:帶動上下游減碳降碳更環保
從生產原料的“吃干榨凈”,到生產環節的“生產閉環”,再到生產廢物的“資源化利用”,青島啤酒還將綠色創新延伸至消費終端,掀起一場“包裝輕量化”變革。
在青島啤酒生產車間內,叮當作響的灌裝生產線總能引人駐足觀望。“可別小瞧這些啤酒瓶,它們可跟普通玻璃瓶不同,而被稱作‘輕量瓶’。”青島啤酒工作人員介紹說,在滿足使用要求和保證產品質量的條件下,“輕量瓶”重量更輕、用料更少、更為環保。
據了解,早在2014年,青島啤酒就開始使用輕量瓶,也是中國啤酒行業內第一家使用“輕量瓶”的企業。
從外觀上,輕量瓶相比普通瓶子更加精致、晶瑩剔透,重量上“輕量瓶”瓶身重量減輕。這也意味著,相同原材料可生產更多的瓶子,大幅減少了生產能耗。不僅如此,作為需要大批量運輸的產品,“輕量瓶”占空間少、重量更輕也為運輸環節的節能降耗起到了明顯的助力。
近幾年,青島啤酒依托研發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還開展了一系列低碳包裝材料的研究及推廣應用。2024年對部分品類啤酒瓶減重75g,推廣使用20%、40%再生鋁易拉罐。通過輕量瓶、易開蓋、可再生鋁推廣使用,2024年減少碳排放17000噸二氧化碳當量。除此之外,在包裝上,青島啤酒與供應鏈上游造紙廠協同,共同創新研發碳中和包裝用紙,在啤酒包裝領域率先探索并成功研發出180克重低定量高強度青啤特抄涂布白面牛卡紙的基礎上,推出青啤特抄碳中和面紙。該技術通過能源、配方、關鍵工藝等改進,實現用紙“零”碳目標。
責任驅動:青啤碳中和的底層邏輯
作為擁有122年歷史且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青島啤酒雖身處傳統制造行業,但敏銳把握變革趨勢,錨定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品牌的世界一流企業,在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國際化等方面實踐探索,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新路徑。
據了解,青島啤酒是出口最早的中國啤酒品牌,深耕全球市場的青島啤酒始終牢牢把握開放合作的新機遇。如今,在人口剛剛過萬的西太平洋島國帕勞,也能在其商超里見到青啤的身影,在歐美發達國家,青啤已進入了當地幾乎所有主流連鎖超市,即使在啤酒品類超過5000種的啤酒之鄉德國,青啤也依然樹立了“高品質、高價格、高可見度”的高端進口啤酒形象。這背后與青島啤酒堅持以“綠色競爭力”面向海外市場密不可分,目前產品遠銷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4年10月8日,青島啤酒廠繼2021年獲評全球首家啤酒飲料行業工業互聯網“燈塔工廠”后,進階成為全球食品飲料行業首個“可持續燈塔工廠”,成為業內少有的“雙料燈塔”。這不僅意味著青島啤酒廠在生產效率、運營敏捷度等方面成為行業標桿,更昭示其以“可持續”的示范引領,為全省乃至全國食品飲料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升級探路。
這場“綠色革命”更深層的動力與企業基因密不可分。自1984年首次招聘環保專業大學生以來,青島啤酒構建了行業最完善的環保培訓體系:每年進行全員環保培訓、環保指標納入高管KPI考核。在組織架構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隸屬戰略與投資委員會,直接向董事會匯報。這種“戰略級”重視使得青啤25家工廠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居行業首位。當青島啤酒將“好人釀好酒”的百年世訓注入每一瓶啤酒,將“為了更美好的世界”注入“雙碳”實踐,其意義已超越一家企業的轉型。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從產品端的綠色設計,再到推動產業鏈的循環經濟,青啤展現了傳統制造業向“環境友好型”躍遷的完整路徑。在全球釀造業邁向綠色轉型的關鍵節點,青島啤酒的探索證明:當商業價值與生態價值共振,企業方能在“雙碳”時代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