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海報新聞
張慶余 李靚靚
手機查看
李憲慶的名字,因他的自強不息和慈善胸懷早已不脛而走。他的自強使他拖著自身的殘疾艱苦創業,直至成為手套行業的“大國工匠”;他的慈善胸懷使他由吸收殘疾人作為員工,直至為方便殘疾人生產生活而成為全國首家無障礙多層工業廠房的首創者、建設者與引領者!
李憲慶在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
李憲慶年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癥而造成下肢癱瘓,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上小學時,在許多同學的“白眼”甚至嘲笑中暗下決心,使學習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初中階段依然如此,但因某種原因未能升入高中,不久卻在當地供銷社找到了工作。工作期間,他刻苦練習算賬技術,在全市珠算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被提拔為供銷社主管會計。1988年改革大潮中,他令人意外地辭去在供銷社的“鐵飯碗”,毅然投身商海,從零開始,在竹器、竹編領域迅速崛起,成為遠近聞名的“竹器大王”和當地納稅大戶。為何這樣做?是因為他當時看到,村里有好多人家,由于沒有副業門路,生活仍處于貧困狀態,于是決心帶領大家搞竹編,帶動了兩千多戶走上致富之路。
1998年,他敏銳地捕捉到手套產業的發展機遇,果斷轉型,將瀕臨破產的二輕供銷公司收購,改建為手套加工廠房。開啟了吸納殘疾人就業的先例,成立了全縣第一家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2012年,縣里決定成立手套產業園,李憲慶又趁此良機,在產業園規劃區域購得30畝土地,要建設適用于殘疾員工的無障礙多層工業廠房。豈料消息一傳出,便引來一些人的質疑乃至挑戰。有人嘲笑他“異想天開”,有人勸他謹慎行事,還有人竟然對他使絆子。但他堅定:健全人能辦到的事,我也能辦到,健全人辦不到的事,我照樣能辦到!便以這種堅定的信念勇毅而為。沒有模式,他多次外出學習,尋求技術支持與經驗借鑒;缺乏資金,他四處奔波,求親告友,跑數家銀行,尋求貸款;他深入一線,嚴把工程質量關。即便在突發心梗、生命垂危之際,經醫院搶救醒來后,依然心系無障礙廠房建設。身體尚未完全康復,他就不顧大夫和家人的勸阻,提前出院到建設工地察看情況。為什么如此執著?他堅定地認為:建好無障礙設施不僅是物理障礙的消除,更是殘疾人心理障礙的打破!
對無障礙廠房建設,他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改進,終于在2014年建設成功。這座廠房不僅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到殘疾人的實際需求,更在細節上體現了人文關懷——無障礙坡道、低位開關、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電梯……每一項設計都凝聚著李憲慶的心血與智慧。2016年,由中國殘聯、住建部、清華大學聯合召開的全國多層工業廠房無障礙指南開題會,在天久公司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肯定了天久公司的經驗和做法:“這一偉大的地標性工程,成為我國無障礙標準廠房建設的示范項目,也成為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國工業園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優化殘疾人勞動環境及人權狀況的窗口,定位準確,理念先進,規劃科學,技術規范,建設標準,屬我國首創,應在全國進行總結推廣,方便殘疾人生活就業。”
李憲慶與殘疾員工在無障礙坡道上通行。
豈止無障礙廠房建設?天久公司的整個廠區內,各種無障礙設施應有盡有,殘疾員工們處處感覺方便。
殘疾員工在無障礙廚房內。
建設成果得到認可,李憲慶激動不已。隨著無障礙多層工業廠房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受益其中。他們在這里找到了工作機會,重拾了生活信心。同時,李憲慶的無障礙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其經驗被多地借鑒與推廣。臨沂市臨沭縣華裕服裝公司,鄒城市等地,為建設無障礙廠房,專程前來天久公司取經。有需要前去作具體指導的,李憲慶就熱情地前往。目前,臨沭縣的無障礙廠房建設已投入使用,成為山東省第二家無障礙工業廠房;鄒城市的無障礙廠房建設也已經竣工。
李憲慶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利用本廠設施的優越條件,采取“無障礙+”的模式,建設“希望之家”和“如康家園”等項目,為更多殘疾人提供康復、培訓與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融入。例如殘疾員工尹偉偉,2010年被重物砸傷,胸椎、腰椎斷裂,成了“輪椅人”。2011年來到天久公司的“希望之家”參加康復訓練,當其上肢訓練得靈活自如時,公司便安排他輔助性就業崗位。自此,尹偉偉在這個崗位上扎下了根。還通過自學,可以獨自完成輪椅舞蹈“小蘋果”、輪椅操,并收獲了許多“粉絲”。2018年至今,他相繼參加了江蘇徐州馬拉松、山東棗莊馬拉松、湖南長沙馬拉松、濟寧空前的兩萬人馬拉松、今年5月10日全國第六屆肢殘人輪椅馬拉松等賽事,均獲得了優異成績。尹偉偉深有感觸地說;“是天久給了我人生的春天,在這里工作、生活不僅沒有障礙,還感到比家還要溫暖,一輩子都有了依托。公司還安排我多次參加馬拉松比賽,使我在精神上得到很大慰藉和滿足。”
尹偉偉參加全國第六屆肢體殘疾人輪椅馬拉松比賽。
這僅是天久“中心工廠”內的情景,而李憲慶的慈善之“光”,早已照射到全縣農村——為方便農村婦女和殘疾人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他相繼在農村建立了23個“衛星工廠”。這些工廠的員工由中心工廠派人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原料也由中心工廠提供,產品上門收取。對衛星工廠中的特別困難戶,進行了特殊照顧。如臥龍山街道劉山口村的重度殘疾員工劉法董,家里有一位患精神病的哥哥和一位年老多病的母親,生活特別困難,房子也多年沒有維修,成了危房。公司拿出1萬多元,幫助他家改善了居住條件。
為穩定并提高殘疾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天久公司實行了“生活補貼遞增制”——除正常工資外,每人每月再補貼300元;另外,計件工資超過500元的,補貼100元,超過1000元的補貼200元,依此類推。
殘疾員工在輔助性就業崗位工作。#FormatBrToP
李憲慶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事業如何傳承,不得不加以思考。他決定讓女兒李娜作為傳承人,因為李娜2008年畢業于美國諾斯伍德大學,選修的是“國際貿易”專業,而手套產品正需要國際貿易的渠道。李娜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當選天久工貿總經理后,根據形勢發展,創新不止。從手套的單一產品發展到防寒、滑雪、打獵、射擊、針織、運動、戰術等多系列,研發出防火、防穿刺等功能性手套,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擁有多件自主品牌,在行業內領先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李娜在手套產品展會上。
尤為可貴的是,李娜秉承了父親的助殘理念,不光接續助殘,還根據形勢變化,推行科技助殘。充分結合公司智能化、數字化產業升級改造,最大限度地為殘疾人創造無障礙就業環境。例如,在車間清潔工作中,原本使用成本較低的人工推式拖把、洗地機和掃地機。為了照顧殘疾員工,將其更換為可以坐人操作的洗地掃地車,方便了殘疾人使用者操作,此外,公司還引入了模板機和縫紉自動化等設備,簡化操作流程,讓殘疾員工能夠更輕松地完成工作任務。目前,正在探索改造現有的縫紉機,將傳統的雙腳操作升級為全上肢操作,方便重度殘疾人坐在輪椅上操作。這一創新不僅能讓殘疾人進入技術性更強的崗位,還能提高他們的就業質量。
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天久公司的助殘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累計培訓殘疾人1100余人,累計安置就業300余人次,其中10余名殘疾員工月均工資達4000元-5000元。在康復方面,重度殘疾人通過康復訓練,實現了基本生活自理,部分員工從“依賴救助”轉變為技術骨干,能夠自強自立。如唐伏立,是一位因意外事故導致高位癱瘓的傷友,通過康復訓練和技能培訓,不僅掌握了檢驗技術,還成為車間的技術骨干。
唐伏立在檢驗手套成品。
自2021年啟動“如康家園”項目后,為16—59歲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康復+文化+輔助性就業”服務。目前,已有53名殘疾人在這里注冊,其中6人實現了穩定就業。
為提升企業文化水平,營造和諧發展氛圍,使廣大員工充分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公司還建設了文化墻。
殘疾員工榮登天久公司的文化墻。
2024年12月28日,由中國殘聯指導,華夏時報社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4(第四屆)華夏公益論壇暨上市公司公益慈善年度報告發布會在北京國誼賓館隆重舉行。此次論壇以“公益耀中國”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熱愛公益、觀察公益、實踐公益的奮斗者,闡述公益心得,分享智慧經驗。在這場充滿溫暖與希望的盛會中,山東濟寧天久工貿有限公司榮獲“無障礙奮進者優秀案例”獎項。
全國無障礙奮進者優秀案例(右二為李憲慶)。
道路漫漫,成就不斷。李憲慶的卓越貢獻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高度肯定與贊譽。他先后榮獲全國自強創業獎、全省鄉村之星、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天久公司也被評為山東省殘疾人就業扶貧示范基地、山東省優秀殘疾人之家。面對榮譽與掌聲,李憲慶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態度。始終將關愛殘疾人、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作為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不斷前行在“仁愛無‘礙’”的金光大道上……
天久工貿無障礙廠房外貌。
文/張慶余 圖/李靚靚
責任編輯:楊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