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PXP4R7(%4@$7(WU8JD.png](./201509/W020150927605979889958.png)
大眾網記者 王宗陽 姜洋 趙兵 樊思思
近日,濟南逸城山色小區對24家“小飯桌”下逐客令成為家長、業主關注的焦點。一個只有5棟樓的小區開了24家“小飯桌”,這么多天真爛漫的孩子吵鬧擾民在所難免,逐客令一出,學生家長急了:“‘小飯桌’真要是都沒了,這么多孩子的吃飯問題咋解決?”9月25日,大眾網記者兵分多路,采訪了多個小學附近的“小飯桌”、托管班,調查如何解孩子們的“飯愁”。

11點30分,在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附近的羊頭峪路上,不少孩子下課后前往“小飯桌”吃飯。(記者 王宗陽 攝)
社區小飯桌遍地開花,多數沒資質存在安全隱患
近日,濟南逸城山色小區業主難耐其擾對24家“小飯桌”下了逐客令。不僅如此,有媒體還報道稱,離逸城山色小區不遠的黃金山水郡小區,對社區“小飯桌”也采取過嚴管的措施。比如為了不讓“小飯桌”的孩子進門,小區甚至采取了進門得看購房合同的措施。至于原因,同樣是因為孩子們太“鬧心”。
由于租金、水電費低等原因,居民樓里普通的住宅改成“小飯桌”已經成了常態。以市中區為例,9月初市中區食藥監局公示的“小飯桌”共342家,幾乎都在居民樓里。比如郵電新村,原本就不大的一個小區竟容納了34家“小飯桌”。記者從濟南12345市民熱線了解到,僅22日和23日兩天,就接到關于“小飯桌”的咨詢和投訴16件,其中反映“小飯桌”擾民的有7件,占到總數的近一半。市中區一位市民反映,二七新村一家“小飯桌”每天中午聲音很大,嚴重擾民;歷下區甸新東路中國銀行宿舍院內有七八家“小飯桌”,居民稱孩子太吵鬧;住在海爾綠城的市民王先生也表示,小區好幾棟居民樓里都有“小飯桌”,周圍住戶很不滿意……
社區“小飯桌”除了吵鬧,在衛生、安全、從業人員資格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這也讓很多家長揪心。在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附近的羊頭峪路上,有多家社區“小飯桌”。25日中午,大眾網記者來到學校北側的一家“小飯桌”采訪,一位女負責人說,他們這家“小飯桌”是附近經營時間最長的,已有六七年。這里是獨戶的民房,一樓開出門頭來作為學生的餐廳,后面是孩子們睡覺的地方。大眾網記者在里面轉了幾圈,沒有發現食藥部門出具的營業資格證。該女負責人表示:“我們這就是開在小區里,做家常飯的,這么多年了沒有問題。”
小區內的居民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附近社區“小飯桌”遍地開花,擾民是個問題,資質問題則更讓學生家長擔心。大眾網記者走訪了東方雙語小學附近另外2家“小飯桌”,以及解一小附近的3家“小飯桌”,其中3家沒有營業資格證。這些社區“小飯桌”價格都在每月500元左右,包括了中午吃飯和休息。雖然“小飯桌”負責人都表示家長可以隨時參觀后廚,并作出了種種承諾,但沒有資質,不少家長仍不放心。
“小飯桌”的安全隱患讓人揪心。隨著“小飯桌”的興起,逐漸從老居民小區向高層建筑為主的小區轉移,“小飯桌”“藏身”高層建筑已不罕見。大眾網記者采訪發現,“小飯桌”少則有二三十人,多則近百人,形成一個兒童集中的公共場所,這樣的場所卻沒有消防措施或安全措施,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小飯桌”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上百人,安全問題堪憂。(記者 王宗陽 攝)
規范的托管班挺好,價格高數量少難普及
據大眾網記者初步統計,燕山小學附近開辦了20多家“小飯桌”、托管班,每到放學,都會有他們的工作人員來學校門口領學生。有家長告訴記者,如果經濟寬裕,還是選擇托管班。與普通“小飯桌”相比,托管班在管理和服務上更加規范。
中午11點40分,記者來到甸柳新村五區某連鎖托管班,此時,托管班的學生都已吃過午飯,準備上床午休。該托管班位于居民樓的二樓,負責人劉女士向記者介紹了他們的托管班,她說:“這個屋里全是一年級的學生,大約20人,每個屋里都有專門的老師負責看管。”記者看到,該托管班是租用的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屋,學生住宿的屋子分為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每個屋有5張上下鋪的木質床,最大的一間屋子被當成了供學生寫作業用的自習室。
劉女士所在的托管班,是近年來出現的公司化運作“專業托管班”。專業托管除了提供接送、飲食、午休等,更強調學習輔導。劉女士介紹,他們的托管班是全國連鎖,全國有110多家加盟校區,分布在山東、河北、安徽等十多個省市區。“我們有全托、日托兩種選擇,價位分別是977元、700元。”劉女士說,除了午間休息、提供午餐這些基本的服務之外,他們還有特色的專業課程,“我們的環球LEV課程,主要是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確立正確的世界觀,而且,這些課程都是免費的,只要在我們這里報名,就可以參加。”
與劉女士的托管班一街之隔的一座二層小樓,也被一家托管班租賃下來。記者看到,在托管班的二樓,有兩間布置得古色古香的教室,墻面上貼有學生的書法作品和作文,學生宿舍也分為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有老師在專門照看。負責人李女士介紹,該托管班全托的費用為1100元,還可以參加其他特色學習班。
對此不少家長向記者表示,托管班很高端,但是價格比較高,數量也少,另外中午孩子的管理是個問題。他們很希望學校能辦個實惠一點的,由老師中午看著,他們更加放心。

大部分學生家長無法做到中午接送,在學校不提供食堂和托管服務的情況下,將孩子送到私人開設的“小飯桌”實屬無奈之舉。(記者 王宗陽 攝)
“小飯桌”是雙職工家庭的剛需,濟南多數學校停辦“小飯桌”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選擇“小飯桌”的孩子,父母大多是雙職工。有的老人不在濟南,有的則是因為老人年紀太大,一天4趟接送、還得買菜做飯太累。“如果家里經濟條件再好一些,我不會選擇讓孩子上‘小飯桌’,而會選擇給她雇個保姆。”省城一小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4年前,孩子上學前,在考察了好幾家“小飯桌”之后,她就曾跟丈夫商量能不能為孩子雇保姆。“‘小飯桌’都很擠巴,一個挨著一個,空氣流通性不是太好,吃的也不是花生油,而是調和油。我們曾找過保姆,一個月下不來2500元。畢竟是工薪家庭,考慮了一下最后還是選擇了‘小飯桌’,一個月600元。”
“我們也不愿讓孩子到又擠又亂的居民樓‘小飯桌’,要是學校能有‘小飯桌’,誰還把孩子往校外送?如今濟南的小學,還有幾個學校辦‘小飯桌’?”一位家長向記者抱怨。
濟南還有沒有學校辦的“小飯桌”?大眾網記者從濟南市教育部門了解到,今年經五路小學、舜耕小學等學校都不設校內“小飯桌”了,營東小學今年也不為一年級新生設校內“小飯桌”了。
早在2009年教育部門就曾要求取消校內“小飯桌”,之后很多學校逐步取消。取消校內“小飯桌”的原因是“這不在義務教育收費項目之列”,學校的主要職能是教學,開辦“小飯桌”終究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職能。
濟南市教育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辦“小飯桌”是一種經營行為,屬于社會職能。從教育法規定的學校的權利義務上及學校辦學標準及功能定位上,城市普通中小學都沒有開辦“小飯桌”這一職能。“我們首先要滿足教學用房的需求,很少有學校能拿出多余的空間去辦‘小飯桌’;而且從人員編制上,也沒有‘小飯桌’管理人員崗位。”
一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以前曾有學校為方便學生用餐、滿足家長需求,開設了校內“小飯桌”,但不論是公司配餐還是其他方式,從食品監管到學生管理都牽扯大量精力,以現有的師資配備來看,很難堅持下去。“提供午餐的話,要考慮午飯、午休的場地,還有廚師、衛生等多方面的問題。”學生中午留校,每個班都需要有專門的老師值班看管,學校師資達不到,老師無法午休,影響教學。因此,不少學校決定不再設立校內“小飯桌”。

不少社區“小飯桌“方便了孩子就餐。(記者 王宗陽 攝)
“飯愁”如何解決?專家建議由政府牽頭,扶持專業托管機構
“‘小飯桌’問題解決不好,學生中午吃不好、休息不好,肯定會影響學習成長。”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法策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法水對此分析說,“小飯桌”看起來只是一頓午餐,卻是個關系教育、民生的大問題。針對近期濟南出現的“小飯桌”擾民遭業主下逐客令等現象,張法水說,一方面,居民小區內開辦“小飯桌”的確既擾民又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家長無法做到中午接送,在學校不提供食堂和托管服務的情況下,將孩子送到私人開設的“小飯桌”實屬無奈之舉。
負責托管班的劉女士介紹,公司化運作的托管班由于規范化運營,房租、人員等成本高,無法與社區“小飯桌”進行競爭,無法大規模發展,亟需有關部門進行扶持。
根據2011年公布的《山東省學生“小飯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小飯桌”的監管由各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具體負責,但單個部門難以對數量眾多的社區“小飯桌”進行有效監管。濟南市對“小飯桌”評星的辦法值得借鑒。濟南市對“小飯桌”進行星級評定,動態管理,將涉及食品安全的各項標準整合成人員制度、環境消毒、設施設備、采購貯存和加工制作五大項36條,每項各條全部符合標準的“小飯桌”,執法人員可以在公示欄對應的位置貼上一顆星,以便學生家長一目了然,便于公開監督。
張法水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愈演愈烈的“小飯桌”矛盾是相關職能部門長期缺位的必然結果,要徹底解決問題,還是需要政府部門明確責任,適當扶持,有效監管。張法水建議,一是對現存于居民小區內的“小飯桌”進行整改規范,經協商同意搬遷的經營者,可引導其到沿街商用房等地重新開設,緩解擾民問題和安全隱患;二是部門牽頭,采取高標準、嚴要求,扶持有實力、有資質的企業建立一批托管機構,政府可在政策、稅收、場地等方面提供優惠,同時加強監管,保障托管機構的食品衛生安全和規范運營;另外,可以劃撥專項資金支持學校完善相關設施,通過社會企業配餐與學校托管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們在校內就餐、休息,不僅便于監管,家長也更放心。
大眾網原創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先后獲評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督。欄目始終堅持創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