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內施工出現事故,業主向開發商要“安全”
“大部分業主一開始沒想堵路,而且業委會一直不同意部分業主堵路的作法。”昨天下午,在電話那端,回想起兩天前的業主維權事件,范經魯情緒仍有些激動。他曾是誠基中心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在11月20日維權風波發生當晚,在維權方式上反對堵路,招致部分業主不滿,而被迫辭職。同時,與他持相同意見的業委會其他三位成員王曉夫、廖明森和劉秉軍也被罷免,其中王曉夫和廖明森之前分別擔任業委會的主任和副主任。
導火索:小區內施工出現事故,業主向開發商要“安全”
“大部分業主一開始沒想堵路,而且業委會一直不同意部分業主堵路的作法。”昨天下午,在電話那端,回想起兩天前的業主維權事件,范經魯情緒仍有些激動。他曾是誠基中心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在11月20日維權風波發生當晚,在維權方式上反對堵路,招致部分業主不滿,而被迫辭職。同時,與他持相同意見的業委會其他兩位成員王曉夫和廖明森也被罷免,其中王曉夫和廖明森之前分別擔任業委會的主任和副主任。
范經魯說,事件發展到堵路這種程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據他了解,之前大部分業主的注意力只是對小區內施工安全表示不滿,最初的想法是把小區的南門給堵了,迫使開發商解決小區進出安全通道的問題,對此業委會也表示支持。因為在維權風波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18日下午,小區內剛發生了一起因施工引發的安全事故,引起廣大業主不滿。
對于這起觸動業主安全神經的事故,有媒體曾報道:11月18日下午3點,家住誠基中心19號樓一樓的蘇女士在屋子里干家務活兒,她5歲的外孫女由于感冒沒有去幼兒園,在房子南側的陽光房里睡覺。這時,在小區里行駛的一輛水泥罐車壓塌路面后傾斜,壓在她家的陽光房上,壓碎了4塊玻璃,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個事故發生后,許多業主開始在論壇和業主QQ群里討論小區內施工安全問題,其中小區唯一的出口南門兩旁常年施工,給行人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大眾網記者11月21日的采訪中,家住該小區11號樓的陳女士告訴記者,誠基中心規劃中有南、北兩個門,由于北門長期封閉,現在只有南門一個出口,導致在上下班高峰期小區門口經常出現堵車或汽車刮蹭情況。因此,在11月19日的維權討論中,許多業主的首要目標是想通過堵住小區南門不讓施工車輛進入,促使開發商盡快解決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