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海報新聞
山東暢通物流通道 降本增效穩外貿
2022
富貴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7日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要求山東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提高開放水平,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港口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周建軍代表所在的煙臺港是山東三大港口之一,山東正以港口為樞紐,破解物流堵點,暢通運輸通道,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博匯公司是淄博一家造紙企業,因生產需要,急需進口大量木片作為原材料。過去,公路運輸會產生損耗、成本也高。這次,木片在山東港口煙臺港卸下來,直接裝進集裝箱,通過鐵路運輸到企業家門口,大大降低了成本。
山東博匯集團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康鵬說:“因為木片有一定含水率,以前公路運輸會產生風耗,風可以把水分帶走。現在鐵路集裝箱封閉運輸,損耗小,運輸效率有保障,我們每年可以節約400萬人民幣。”

今年,山東推進“現代物流網”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山東港口煙臺港與鐵路、航運集團等協商,通過整合資源、一體化運營,打造“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不過,從貨物卸船到企業收貨,包含10個物流環節,涉及場站、碼頭運輸、內陸港等多家公司,起初部分公司有顧慮。
山東港口煙臺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增昌說:“畢竟是改變了他原有的運輸模式,也動了他們一定的利益,他們算“小賬”,我們算“大賬”。我們拿著成本核算數據,先后十幾次去這些廠家,一家一家說服他們。資源整合以后,規模效益達到了,他單噸運輸成本是下降的,全年他們會有一個可觀的收益。”

新的運輸模式下,由鐵路部門負責班列運行發送,一年開行約300列,實現15000個集裝箱、40萬噸貨物的運輸能力。
淄博內陸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燚說:“通過鐵路到我們內陸港,我們全程用集裝箱配送到企業家門口,“一單制”服務,中間不需任何手續,減少了二到三次裝卸轉運環節,解決企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創新思維下,拉進來打通了堵點,運出去也有了新模式 。受疫情影響,國際海運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廣饒縣,輪胎出口企業普遍面臨集裝箱“一箱難求”的難題,即便找到了箱子,企業出口到中東及歐洲國家,通過集裝箱運輸的成本也非常高。對此,廣饒縣聯合山東港口青島港及物流公司,利用“散貨船”把輪胎運輸到阿聯酋阿布扎比,再從阿布扎比進行中轉,通過集裝箱轉運到其它國家,目前已有4家輪胎企業獲益。

廣饒縣商務局黨組成員榮娟說:“散貨船只裝輪胎,添加少部分板材,為了給輪胎提供一定支撐,減少對輪胎的擠壓。每個集裝箱是裝200個輪胎,用散貨船裝能節約1500美金左右,給企業節約40%的成本。”

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今年,山東將力爭率先開通“中韓陸海聯運整車運輸”,打造10條以上全貨機國際航線,加密中歐班列(齊魯號)圖定線路開行頻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貨物集散中心,在日韓等30個國家的節點城市建設一批境外物流園區、倉儲和分撥中心,推動對外貿易固穩提質。
閃電新聞記者 李鵬飛 張銘偉 孫凱旋 王良 淄博臺 煙臺臺 東營臺報道
責任編輯: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