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員,山東九公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2020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振勇 新疆鐵門關報道
蓋曉華,中共黨員,山東九公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2020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中很多人來自山東。我也想沿著先輩的足跡,在這片激情燃燒的土地上,用另一種方式進行援疆,將胡楊精神內化為精神動力,扎根基層,扎根邊疆。”蓋曉華律師向記者說出他法律援疆的初心。

蓋曉華律師到第二師鐵門關市革命歷史紀念館,尋訪紅色印記,接受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禮。
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延續了山東渤海軍區教導旅的血脈,承載了幾代軍墾人的奮斗、光榮和夢想!案诰畬,整編渤海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是二師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新疆著名的河流孔雀河從鐵門關市穿城而過,依河畔而生的胡楊林使青春之城充滿了生機,洋溢著活力。

蓋曉華律師和兵團第二師司法局劉娟科長一起到當地群眾家中,進行法治宣傳。
扎根新疆,不放棄每一個希望
像胡楊一樣把根深扎于邊疆大地,乘風破浪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這是蓋曉華律師記在心中的一句話。蓋曉華律師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認真對待每一個案件、每一個細節,為受援人爭取最大的權益。

蓋曉華律師與鐵門關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部檢察官張婭婷對辦理的刑事援助案件進行交流。
受援人魏某的父母因孩子涉嫌危險駕駛罪,找到了蓋曉華律師。蓋曉華考慮到魏某屬醉酒駕駛機動車,其家人已經足額賠償了損失,自愿認罪認罰,如果被起訴追究刑事責任,這對于一名未成年人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為了幫助這名未成年人,蓋曉華律師多次與檢察院辦案人員溝通交流,希望本著以懲罰為輔、教育為主,特別是初犯、偶犯,可以從寬的制度,提出對魏某進行不起訴處理的辯護意見。經過他的努力,此意見終于被檢察院采納,使魏某得到了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作為一名黨員律師給兵團第二師司法局干警上黨課,號召大家做合格黨員,做模范帶頭人。
初心為民,兩代律師的家國情懷
無論腳下的土地多么貧瘠,胡楊都深情地擁抱這片土地,任憑雨打風吹,成就了一片胡楊林。
蓋曉華的父親是恢復律師制度后的第一代律師,也是山東樂陵縣法律顧問處第一任主任。在父親的教誨下,蓋曉華通過了司法考試,成為一名律師。父親為一門兩代律師而感到自豪。

兵團第二師司法局副局長汪荃勝、法律援助中心科長劉娟與蓋曉華律師開會研究政府部門的法律問題,提出法律意見和建議。
剛來援疆時,年事已高,耳朵幾乎聽不到聲音的父親詢問起蓋曉華援疆的生活、工作情況,每問一個問題都是差和好兩個選項,并自言自語地選擇一個好的選項來安慰著自己,來緩解對兒子的擔心。

蓋曉華律師想到父親時,總有些遺憾和心痛。繼承父親遺愿,做一名合格的法援志愿者,是他前進的動力。
2021年1月20日,蓋曉華接到父親去世的電話,他強忍著悲痛把援助手續和開庭案件材料整理完,交與同事;氐剿奚,他嚎啕大哭起來。在蓋曉華記憶的深處,他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為了律師事業奮斗了一生。父親在自己援疆服務期間離世,蓋曉華為沒有在父親臨終前看上最后一眼而自責,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但他始終不后悔成為一名援疆法律志愿者。

蓋曉華律師希望自己像胡楊一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
胡楊是“沙漠英雄樹”,有著卓絕撼世的風姿。胡楊樹更有著堅韌的品質和頑強的生命力。蓋曉華說,胡楊的這種精神,讓其生于一地,堅愛一方,在逆境之中,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不退縮,不放棄,鞠躬盡瘁,死仍守志。
中共黨員,山東九公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2020年度“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