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蓑衣樊村航拍圖。(攝影:韓春義)
舊貌換新顏,現在蓑衣樊村的航拍圖。(攝影:韓春義)
“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第一小組媒體采訪團在蓑衣樊村采訪。(攝影:韓春義)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濰坊報道
10月14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大眾網·海報新聞承辦的“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活動正式啟動。人民網、中新社、中國文化報、中國旅游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山東商報、大眾網等十余家媒體單位記者兵分兩路,奔赴臨沂、濱州、淄博、濰坊、棗莊、濟寧、菏澤等7市深入采訪,用鏡頭與圖文融媒報道山東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助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動實踐,共同見證山東文旅扶貧的新成就、新亮點。
10月16日下午,“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第一小組媒體采訪團,來到了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的蓑衣樊村,近距離感受這座美麗鄉村的風土人情和慢城生活。
蓑衣樊村荷岸居旅游經營者司方華接受記者采訪。(攝影:韓春義)
蓑衣樊村“金水岸野生魚館”農家樂經營者黃新海接受記者采訪。(攝影:韓春義)
蓑衣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司國營接受記者采訪。(攝影:韓春義)
鄉村旅游讓省級貧困村摘帽
位于黃河南岸的淄博市高青縣蓑衣樊村,北靠黃河,三面環水,歷史上曾多次遭受黃河水侵襲,產生了大片鹽堿地。為了沉清引黃工程的黃河水,蓑衣樊村三分之二的土地變成了沉砂池,耕地驟減,糧食畝產只有300斤。
以前蓑衣樊村的村民靠種稻打魚衛生,產業結構單一,產出率底,基礎設施薄弱,增收途徑有限,農民長期貧困。直到2013年時,蓑衣樊村還是省級貧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過2000元。
近年來,這個村深挖生態資源,做活綠水青山文章,發展起來的旅游產業,讓村民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今年62歲的司方華,曾經在縣里一家化工廠打工,一個月工資也就1000多塊錢。眼看著村里發展旅游業,來村里的游客逐年增長,2017年,司方華和兒子按捺不住了,決心將自家的農家小院改造成民宿,并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荷岸居旅館。
“現在兒子是老板,我給兒子打工,每天不出門,在自家小院打工掙錢!彼痉饺A告訴記者,“靠著家里的6間客房,一年掙個七八萬不成問題!
隨后,記者們又走進了“金水岸野生魚館”農家樂,58歲的黃新海穿著紅色圍裙,正在廚房里忙碌著。
黃新海是村里第一批搞農家樂的創業者。2015年,村里的鄉村旅游剛剛起步,由于村里基礎設施不完善,游客規模上不來,他家魚館的名氣始終打不出去。
“隨著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家的農家樂餐館也一年比一年好,”黃新海說,“現在好多外地人都成了我們店里的回頭客。遇到節假日,你想到咱院子里吃飯,如果不提前打電話預約,根本就沒法招待!
蓑衣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司國營向記者介紹,“2014年,我們瞄準了當地5000畝的原生態濕地開始發展鄉村旅游。之后,我們又抓住了省里‘改廚改廁’政策機遇,有了獎勵和補貼,村民們自愿報名,開始搞起了民宿和農家樂。最初參與建設的村民一共有32戶,正是這32戶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到現在拉動了全村80%的村戶都開辦起了農家樂。”
“去年,蓑衣樊村集體收入達到了23萬元。今年,蓑衣樊村又按照‘吃住行游購娛’的配套發展模式,成立了以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村民入股拿分紅。截至目前,合作社純收入已達到13萬元,直接拉動就業200余人!彼緡鵂I透露,今年年底分紅,入股的股民預計能拿到2000元錢。
2014年拍攝的天鵝湖國際慢城建設情況。
天鵝湖國際慢城景區航拍圖。(攝影:韓春義)
天鵝湖國際慢城景區航拍圖。(攝影:韓春義)
國際慢城拉動鄉村旅游新發展
“蓑衣水鄉,慢城之央,荷葉田田,蘆葦滿塘。一路花海,百鳥飛翔。高青生活,慢慢品享。” 這是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縣旅游發展中心主任孟慶吉,于2017年為蓑衣樊村所作的一首詩。
采訪時,孟慶吉打開手機,給媒體記者們看了一張照片。只見照片中黃土覆蓋,寸草不生,一片荒涼。這張照片拍攝于2014年,拍攝的地點,就是今天緊鄰蓑衣樊村東側的天鵝湖國際慢城。
如今,位于黃河三角洲腹地的天鵝湖國際慢城,萬畝水面波光粼粼,碧水之畔景色秀麗,野生水鳥棲息翩飛,行船緩行處處風光,成為遠離塵世喧囂、詩與遠方同在的寧靜慢城,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來、休閑度假。2018年,天鵝湖國際慢城項目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示范項目,2019年6月,被國際慢城聯盟接收為正式成員,成為黃河流域第一個國際慢城。
今非昔比,正是這處以黃河而建、因黃河而生的旅游景區,讓蓑衣樊村在提質升級中與它共榮共生。
景區發展,游客增多,直接倒逼慢城區內的蓑衣樊村加快配套設施和村容村貌的完善與改造。2011年,蓑衣樊村率先在高青縣實施整村土地流轉,成立大蘆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對3000余畝土地實行統一管理,規模化經營,形成種、養、娛為一體的農業發展新模式。投資500多萬元,建設“蓑衣客!碧厣袼30余間,養生木屋別墅17套。新建人民公社食堂和東方紅會議室,全村可同時接待800人就餐、300人住宿和500人的會議培訓。目前,村內巷路全部實現硬化、美化、綠化,廣電、聯通、移動“三網”光纜入戶,戶戶通天然氣、通自來水。
同時,蓑衣樊村還大力開發旅游產品,策劃推出了稻田釣蟹、休閑垂釣、水稻插播、研學拓展、果蔬采摘等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和產品。村內1500畝無公害大米種植基地和500畝稻田蟹養殖基地,成為廣大市民和中小學生的體驗水稻插播和收獲的體驗觀光基地。投資120萬元建設果蔬采摘基地,打造親子農莊。新上高空拓展項目,開展成年人拓展活動和兒童體驗活動……大食堂、農家樂及民宿收到游客的一致好評,周末和節假日更是火爆。
文旅產業帶活農業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目前,全村從事旅游項目經營人員達500余人,人均增收10000余元,逐步打造形成了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漁業、觀光旅游、度假養生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鏈。
“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第一小組媒體采訪團在淄博市高青縣蓑衣樊村合影留念。(攝影:韓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