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兵,明兒見!
就像一進臘月年味就開始濃起來,從9月的第一天開始,北京就處處洋溢著莊重喜慶讓人舒心的“閱兵氣氛”。[詳細]


#指尖護衛大閱兵#閱讀量升至1.4億 | 大閱兵,這些武器裝備都是第一次亮相
和平——習近平的高頻詞 | 閱兵觀禮青年代表:榜樣在前 使命在肩 向著美好前行
內疚何以被日本戰犯湮沒 | 我與抗戰大閱兵:愛較真的“鐵桿僚機”
【媒體】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 受閱官兵腿綁3公斤沙袋踢正步 每天喝15斤水流10斤汗


@王永濤:
這一刻,是偉大祖國閱兵最壯觀的時刻;這一刻。是我們中華民族崛起最自豪的時刻;這一刻,是我們人民軍隊聚焦最強大的時刻;這一刻,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頂起!偉大的中國!頂起!抗戰70 周年大閱兵!

@王進:



上萬只和平鴿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無數彩色的氣球升起,仿佛一條巨龍騰空!中國!中國!我最親愛的祖國!我們永遠愛您!

@王永濤:


太震撼了!自信,自豪!

@王進:



坦克、突擊車、裝甲車……看著一個個裝備方隊從觀禮臺前經過,我們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很多人高興得滿眼含淚。中國威武!這是最自豪的一刻,我永遠也忘不了!

@王永濤:


老兵那一個軍禮,把眼淚又催出來了。只為祖國!

@大眾網網友:
觀禮臺的位置最遠和最近的隔長安街大概有多遠,能看清嗎?
王永濤:觀禮臺目測大約有一公里的距離,現場大約有4萬民眾,我比較幸運,觀禮的位置在天安門正對面,能夠比較清晰、直觀地觀看。

@王永濤:
最后一口米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致敬!這是沂蒙精神,再也控制不住淚水。

@大眾網網友:
估計觀禮也是很辛苦,肯定需要早起準備,介紹一下你們今天來觀禮前的準備工作唄。
王永濤:我們今天基本的行程為:5:00,叫醒;5:30-6:00,早飯;6:20:坐車;7:30,到達前門東路停車場,進行安檢,步行至南側西一觀禮臺;8:30-12:00,觀禮;13:00,返回。一些注意事項,昨晚開會已經強調過啦,例如要守紀律,早上按時起床準時出發,核對好身份證和請柬,觀禮期間不能隨意外出等等。我覺得大家今天都做得很好,雖然觀禮的人多,但是秩序井然。

@王永濤:



習大大開始檢閱部隊!雄壯,威武!中國人民強大起來了!

@大眾網網友:
觀禮是不是也要提前演練入場什么的?介紹一下情況唄。
王進:十天前我們進行了觀禮的彩排,當時凌晨三點半就乘車出發了,到了天安門下車的時候,天都還沒亮呢。那次彩排完全按照今天的正式觀禮程序進行的,特別規整,井然有序。說起來挺囧,彩排結束我還差點找不著車了呢,嘿嘿,不過還是特別高興。

@王永濤:
唱國歌的時候非常激動!再一次留下淚水!第一次是在2012年十八大開幕的時候!

@王進:

此時此刻,我的同事正在為大閱兵做保電工作,感謝他們!感謝所有在幕后奉獻的人們!

@王進:
《保衛黃河》、《在太行山上》,軍樂團和合唱團奏唱的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歌曲,他們唱得特別整齊,超級有氣勢,我們坐在觀禮席上使勁兒鼓掌,太棒了太激動了!

@王永濤:
保衛黃河,保衛家鄉,保衛全中國!雄壯的歌曲奏響!

@王永濤:

列隊整齊的軍樂隊,正在準備吹響大閱兵的號角!

@大眾網網友:
我看到臨沂法院的人民滿意公務員王永濤在廣場的一張照片,貌似是一個系統的很多人都佩戴上了各種勛章,當時照這張照片時候的情況給介紹一下吧。是不是你們觀禮的時候,法院系統的在一起呀,像劉小祎同學就跟共青團系統的在一起,勞模們是工會系統的在一起?或者說我們大山東的代表都在一起。還有參加觀禮時,大家是不是都佩戴了勛章什么的呀?
王永濤:那張照片是2015年4月,我在北京參加“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拍的。這次觀禮的時候,是和來自全國公務員系統的各個行業的先模人物在一起。參加觀禮的代表都想把自己帶有行業、地區的勛章佩戴在身上,因為這是一場國家的盛會。舉例來說,就像過年一樣,總想把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展現出來。

@王進:

遠遠看到,軍樂團成員已經在整理樂器做準備,演奏很快就要開始了哦。

@王永濤:

閱兵現場,我們正通過大屏幕,觀看習大大和夫人彭麗媛迎候應邀出席紀念大會的各國嘉賓。

@大眾網網友:
我想問在現場觀禮閱兵和之前在電視上看閱兵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王永濤:之前都是通過鏡頭在電視上看閱兵,這次我帶著千萬沂蒙父老的囑托,來到首都,參加盛會,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在現場近距離觀禮閱兵,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震撼、激動人心。現場的經歷與畫面,讓我感覺自己是隨著他們的步伐在涌動。今天,中國人民以一次盛大閱兵紀念勝利,傳承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心愿。
劉小祎:現場觀禮與看電視最不一樣的,就是強烈的震撼感覺。震撼、還是震撼、正義之師、雄偉之師,這是祖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心,我也想呼吁全國、全世界的青少年,愛護和平,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王永濤:



萬眾期待的閱兵式就要開始了,此時此刻,我和身邊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一樣,心情無比激動、激動、激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王永濤:

我現在位于天安門城樓正對面,城樓的人看的很清楚!現場大家都在興奮的拍照中!

@王進:

胸前掛滿獎章和紀念章的老兵,向著天安門,敬禮!

@大眾網網友:
請介紹一下你們目前所處的位置,距離天安門城樓大概有多遠距離呀?周圍狀況如何?
王永濤:我所處的位置位于天安門的正對面,長安街的南側,國旗的西側,第一個區域,西一區。這個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習總書記乘檢閱車檢閱方隊,還可以看到升旗手在天安門走出來,升國旗的時候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到鮮紅的國旗冉冉升起。而軍樂隊、合唱團就在身邊。
王進:我們按邀請函上的位置就做,我在西一區18排22號,也就是廣場的國旗桿西側大約50米左右的位置啦。
劉小祎:我在天安門城樓西南側靠前的觀禮臺,觀看閱兵式的視野很不錯哦。

@王永濤:


王永濤:閱兵現場,老兵手持總書記接見時的照片,激動不已地向我們展示

@王永濤:

王永濤:我現在在天安門正對面,揮動手中的五星紅旗,期待著激動人心的時刻。

@大眾網網友:
你們什么時候到的北京呀?目前,天安門廣場的天氣狀況,空氣質量如何?干萬不要下雨呀。
王永濤:我是2日13時許到達的北京,第一印象就是北京的天空很藍,坐在的車上,司機師傅熱情地和我聊起了家常,他說最近北京都是這樣的藍天白云。今天天不亮就出門,北京的天氣晴朗,天空還是有著藍天白云的“閱兵藍”,溫度適宜,給人一種秋高氣爽的感覺。
王進:天氣實在太好了,天藍,陽光明媚,清風拂面,啥都不說了,直接上圖。
劉小祎:我9月1日啟程來到北京,今天的北京道路兩旁紅旗飄揚,滿眼鮮花,空氣清新,藍天白云配上這激動人心的盛典,感覺棒棒的!

@王進:

王進:閱兵藍,海軍白,受閱海軍部隊好帥氣

@王永濤:


王永濤:天安門廣場西側,和受閱部隊合個影,心情無比激動,期待中!

@大眾網網友:
想問你們現在心情如何?今天的北京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嗎?
王進:能夠參加觀禮,我此刻覺得特別驕傲和自豪。今天的北京到處可以看到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的鮮花,天氣特別好,天空藍得幾乎透明,還有小風吹著呢,仿佛整座城市都在為了紀念勝利日而變得更美,更令人心潮澎湃。
劉小祎:我作為一名中學生能有機會見證偉大祖國如此重要的歷史時刻,特別激動和 自豪,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忘記70年前的那場戰爭,讓戰爭不再發生,讓歷史悲劇不再 重演。閱兵儀式可以喚醒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劉小祎:

劉小祎:我所坐的位置周圍,來張全景照片,視野還是很好的,馬上要開始了,好激動

@王進:

王進:到達指定觀禮區域,我跟天安門合個影,精神倍兒足!

@王永濤:

王永濤:在天安門廣場,各民族各界先模人物正在有序入場,有幸遇到申紀蘭大姐!

@王進:

王進:看著排列整齊的禮炮,嘿,真帶勁!
王進:到達天安門廣場啦,大家正在有序排隊過安檢,我在鏡頭后面哦^_^

@王永濤:


王永濤:現在已經到達天安門廣場,大家正在有序地進行安檢,北京的天氣晴朗,溫度適宜,天空中有著藍天白云的“閱兵藍”。

@王進:

“早安北京。”清晨6點30分,王進在即將出發的大巴車前。

@劉小祎:

劉小祎準備出發閱兵現場,我的邀請柬、通行證、電子出席名卡


讓我們一起#陽光跟帖

從小的當兵夢想讓我對閱兵特別期待

爭做好網民,傳遞正能量

銘記歷史,珍惜現在

大眾網友作詩寄語大閱兵 為祖國點贊

“臺灣老兵”高秉涵: 向老兵和年輕軍人致敬

李明:20分鐘拆一輛黃標車保衛閱兵藍

臨沂出租車司機杜華山:祝福人們出行平安

臨沂長途客運總站朱紅艷:我將堅守崗位

祝我們偉大祖國越來越昌盛

孫玉金:擺出“V”字,護衛大閱兵

安琪:北京閱兵藍,也有我貢獻

為英姿颯爽的戰士們點贊

祝福祖國越來越強大

李春于:為九三大閱兵加油

季瑞蕾:為九三大閱兵加油

高瑞麗:讓我們一起嗨起來

濟寧鐵路客運員李鵬:我自豪曾是一個兵

11歲男孩王宇涵:我要做梁山小好漢
![WH8HXS4VPF_6}]%IA(69Z_G.png](./hwdyb/wyhy/xt/201509/W020150902408107017185.png)
一年級新生孟悅蓉:我會好好學習,祖國加油!

護士張麗華:用踏實的工作為祖國的強大加油助威
![VI}EKC${2Z8{]ZBE6IB{CEC.png](./hwdyb/wyhy/xt/201509/W020150902397473730005.png)
萊蕪戰役紀念館朱慧鵬:給外國人講抗戰故事

萊蕪武警支隊官兵:請祖國放心,有我無敵


時間:1949年10月1日
人數:1.64萬余人
受閱部隊由陸、海、空三軍組成,受閱武器裝備有各種火炮119門,坦克、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軍馬2344匹,飛機17架。
閱兵首長:朱德
閱兵總指揮:聶榮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