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孫來彬 濟南報道
11月12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山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要負責同志等解讀《山東省機器人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6—2028年)》等4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孫海生介紹了山東在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方面的具體做法。
孫海生表示,省科技廳堅持將服務產業發展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系統構建了“2+17”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工作體系。一方面,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高規格印發科技創新引領標志性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2個指導性文件;另一方面,聚焦19個標志性產業鏈的發展需求,省科技廳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人工智能、工業母機、低空經濟等17個重點產業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在推進落實過程中,山東重點從三方面發力。一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夯實深度融合基礎。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完善項目凝練機制,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全球運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發射升空,世界在建工程最大直徑盾構機“山河號”下線,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惶枴背龈圻\行,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降低原油消耗70%,“十四五”以來已獲批1類新藥9個、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17個重點產業領域的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數量,超過我省平臺總數的70%,重大創新平臺與產業發展結合更加緊密。目前全省17個重點產業的住魯兩院院士和海外學術機構院士達到82人,占全省總數的一半,泰山人才達到1334人,占全省科技領域泰山人才總數的85%。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抓牢融合發展關鍵。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今年重大科技攻關指南建議75%來自企業,90%以上的省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承擔,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到8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8個百分點。建強“科融信”綜合服務平臺,助力1900余家企業獲“無擔保、無抵押”融資超103億元,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目前,全省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5萬家、居全國第三;高新技術企業3.5萬家、居全國第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業比重達到55.31%。較去年提高1.99個百分點,超出“十四五”規劃目標5.31個百分點。
三是強化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暢通融合發展路徑。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出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16條“硬措施”,指導22家試點高校院所在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賦權改革、“先使用后付費”等方面先行先試,持續釋放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布局建設6家省級概念驗證中心、40家中試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山東科技大市場,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已促成科技成果交易近1600項,成交額突破15億元。
責編:鄧玉莉
審核:高娜
責編: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