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仇晶 周凌峰 實習生 李亞楠 濟南報道
“質量是品牌的基石,是我們走向世界的底氣。”7月23日下午,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現場記者見面會現場,海信集團副總裁、品牌部總經理朱書琴提到,“我們在內部經常講一句話,叫質量就是人品,將質量視作企業經營的底線。”這種堅守,讓“質量”成為海信產品最鮮明的底色,成為海信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海信集團正在強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在墨西哥等全球6個生產基地,通過運用AI和機器視覺等技術,對電視機內部裝配質量進行檢驗,將傳統的人眼檢驗升級為設備自動檢測,提升質量改善率。
不僅如此,海信集團始終堅信品質的提升永無止境,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也要下足硬功夫。
“海信ULEDX電視研發過程中,我們專門搭建了全面覆蓋家庭光照環境的無極光控系統,并進行了百余種場景的感知測試,就是為了研發出用戶真實場景里的好畫質。”朱書琴說,海信集團不僅注重產品的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還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文化習俗,因地制宜進行產品創新。例如,在南非,當地女士喜歡在做飯時照照鏡子,海信推出黑色鏡面冰箱,受到歡迎;在中東,當地人偏愛金色,海信為激光電視添加了可移動的金色畫框;在日本,很多消費者有冷凍米飯的生活習慣,為此,海信進行了精準的保鮮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
據了解,海信集團和很多企業一樣,在出海早期都是從代工做起。“做代工是很簡單的,但代工做得越多越大,企業未來的自我主導能力就越弱。”朱書琴介紹,所以海信早早地放棄代工業務,從“借船出海”,到最難的“造船出海”,堅持做自主品牌。在剛剛閉幕的FIFA世俱杯上,海信作為2025年世俱杯首個全球官方合作伙伴,在海量的曝光機會中,再一次向全球觀眾展示了中國品牌的力量。
在記者見面會上,朱書琴還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今年全球首發的技術——RGB-MiniLED電視。RGB-Mini LED技術的核心在于其光源層面的根本性革新。與傳統Mini LED使用單一白光或依賴量子點膜轉換色彩不同,它直接采用紅(R)、綠(G)、藍(B)三基色的Mini LED芯片作為背光源。這標志著液晶顯示技術實現了兩大跨越:從傳統的黑白單色背光到RGB多基色背光,從單一的亮度控光到“光色同控”的精準調控。
據悉,早在2004年,有國外企業就曾研究過RGB技術,卻受限于種種技術難題,一直沒有量產。“在這項技術上研發了10年,破局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我手上的這顆畫質芯片。”朱書琴介紹到,要實現RGB三維控色,最核心的就是突破光色同控,這對于算力、算法的要求極高,我們用三年時間,攻克全球首顆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也就是我們的信芯H7,行業首創 RGB光色同控算法,它的控光精度達傳統液晶的3倍以上,解決了色調、飽和度、亮度精準協同控制的世界級難題。
然而,這次重大的技術躍遷,帶來畫質的指數級提升,實現了遠超傳統液晶和OLED的色彩表現力,為全球顯示產業的技術革命打開了全新的想象空間。
海信集團還是國內最早涉足芯片研發的家電企業。在2005年,海信就推出了國內首款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打破了國外廠商對芯片產品的壟斷。這顆芯片至今被國家博物館館藏。
20年來,海信集團不斷加快芯片技術的迭代。2023年,海信研發的中國首顆8K AI畫質芯片,曾作為山東智造和大國重器的代表性技術,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山東好品的魅力。
“我手上的這顆芯片,經過3年多的集智攻關。最難的時候,核心研發團隊集中封閉在青島海邊的一個研發場所里面,那是一段被汗水浸透的時光。”朱書琴表示,當我們不斷得到行業的認可,真正推動顯示技術從“追趕一代”跨越到“定義一代”,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責編:鞏小龍
審核:高娜
責編: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