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道
12月31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記者從會上獲悉,山東是人口大省、就業大省,每年的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2025屆高校畢業生89.8萬人。《實施意見》立足山東人力資源優勢,扎實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建設,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爭當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排頭兵”。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衣軍強介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穩增長、穩就業的壓力依然較大,需求多樣化、產業智能化、人口老齡化、就業多元化疊加,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任務仍需持續努力。《實施意見》主要從構建就業優先政策協同體系、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城鄉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平等就業權益保障體系等方面,研究提出20條貫徹實施意見。
研究提出建設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的一個總目標。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明確了到2035年的就業工作細化目標。到2030年,每年城鎮新增就業規模保持在110萬人以上,新增高技能勞動者100萬人以上,失業水平有效控制。到2035年,基本形成就業機會充分、就業結構優化、就業供求平衡、就業服務優質、就業環境友好的高質量充分就業局面。
優化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一系列長效政策。支持濟南、青島打造全國北方區域就業集聚區;分類歸集發布重點產業企業用工需求,開展職業體驗、跟崗鍛煉等活動,促進優質勞動力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完善“基本服務+特定幫扶+急難救助”三位一體精準就業援助體系,推廣“媽媽崗”就業模式,構建生育友好就業環境等。
創新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一系列專題項目。普遍設立大學生等青年就業創業賦能平臺,實施志愿服務鄉村振興、青年見習實習等專項計劃。培育高質量充分就業縣(市、區),支持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打造“產、城、人、業”融合發展縣域就業模式。培育“魯滋魯味·魯藝魯品”專項職業能力品牌,規劃加強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鼓勵支持企業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等。
深化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實施分市勞動力調查制度,建立高質量充分就業統計監測體系。將就業狀況作為高校辦學資源配置、教育質量評估、招生計劃的重要依據,對高校及專業就業狀況實行“紅黃綠”亮燈分類提醒。推廣“創貸+商貸”組合模式,探索推出“創業風險險”試點事項。健全就業市場監管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聯動機制。推行“數智就業”服務模式,更好提升就業服務能力和水平等。
細化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一系列專題活動。貫穿全年開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服務活動,拓寬青年群體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系列行動,擴大人力資源服務供給。深化“社區微業”行動,融合打造“一刻鐘”就業服務圈+便民生活圈。實施“全民參保·福暖萬家”工程,加強社會保障制度落實等。
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還從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計監測、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營造良好氛圍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要求。
責編:鄧玉莉
審核:馮世娟
責編:馮世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