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辛振東 濟南報道
10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以青春奮斗之名 赴綠色發展之約”為主題的“我和我的祖國”系列記者見面會第3場,邀請到3位青年代表講述了山東青年積極投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劉俊寶是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煉鋼廠煉鋼一車間副主任。2014年研究生畢業后,劉俊寶來到山鋼股份煉鋼廠,先后從事精煉、轉爐煉鋼生產及煉鋼工藝研究優化等工作。
在調整到轉爐工序后,劉俊寶發現轉爐成本能耗太高,占煉鋼成本能耗的95%以上。其中,劉俊寶發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噴濺,看著一些優質鋼水白白從爐口噴出浪費掉,讓他很心疼。
“我決定從最基礎的冶煉工藝開始優化,通過減少噴濺,來降低能耗和成本。道理很簡單。但是,職工怎么也不能理解:一直以來,煉鋼不就是應該噴濺嗎?不噴濺能叫煉鋼?有的老同志說我太理想化,不接地氣。”劉俊寶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到相關鋼廠進行對標考察學習,提出了“轉爐‘單渣-留渣’冶煉工藝”。
“就好比是咱們鹵肉,老湯始終留著,每次只是添加一些新水或佐料。”劉俊寶告訴記者,具體到這項工藝,就是冶煉產生的鋼渣不倒掉,留給下一爐鋼繼續用,因為鋼渣里面含有很多可以去除鋼水雜質的物料,重復利用不僅能降低能耗,還能避免重復大量加冷料造成的噴濺問題。
由于沒有經驗可循,開始時不僅噴濺沒控制住,廢品量還特別多,成本能耗不降反增。劉俊寶自嘲經常被搞得“灰頭土臉”,經常因指標未完成而“狼狽不堪”。
但是,劉俊寶和他的團隊始終沒有放棄。他們把轉爐冶煉時間拆解開來,一分鐘一分鐘地進行試驗,一分鐘一分鐘地往前推進。經過上千爐的試驗,終于換來了操作模式的成功變革,形成了“一槍到底+黃金三分鐘+終渣稠化”等一批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年創效益3000萬元以上,該項目也榮獲了業界影響力最高的“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
責編:馬洪震
審核:馮世娟
責編:馮世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