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推動經濟發展(走市場,我們要靠企業來做,所以我們把這個政企分開);
文化,為中國發展注入新活力(這一次我們六中全會重點提了個文化,我想我們把這個文化大院辦好,越辦越成功)。
敬請關注本期節目——《文化陽光灑滿希望田野》。
【演播室主持人】: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次全會首次將“文化”作為重要議題,“文化興國”成為當下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期、深化改革開放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期的重要戰略。這一信號的傳遞,也進一步為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發展路徑。而實際上各地文化產業發展所呈現出的也是一派繁榮景象。
字幕:上海·楓涇鎮
【解說】:金秋十月,在上海金山農民畫家的筆下,是金燦燦的一片喜悅之情。當記者走進位于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中國農民畫村”丹青人家5號時,女主人曹秀文正在畫板上為最新創作的農民畫上色。 而在曹秀文20多平米的畫室中,墻上掛滿了數百幅畫家近30年來的各式畫作。
【同期】:上海金山農民畫家 曹秀文:
我畫了一幅畫叫《漁家樂》,就是這幅啊,在1986年被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看中了,然后他說對這幅畫的評價不一樣。我主要是反映一個漁民的豐收,但是基辛格他看出了不一樣的意思,他看成是個地球了,這是個地球村,船是月亮,網是網絡,把全世界聯系起來,這個魚是代表地球上的國家,在這個地球上和諧共處。
【解說】:曹秀文告訴記者,無論色彩和風格多么不同,但這些畫作的主題無不來源于鮮活的實際,一幅幅反映農村生產生活的畫作映入眼簾,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正是這些充滿著泥土芬芳的畫作吸引了諸多國際政要與文化名流走進“中國農民畫村”。
【同期】:上海金山農民畫家 曹秀文:
國外的朋友有很多,像美國、英國還有日本,新加坡的,都很喜歡。因為我到這里來,很多外賓碰到我了,就邀請我去辦畫展。
【解說】:如今,已經有超過20名農民畫家入住“中國農民畫村”。將全國各地的鄉土丹青高手匯聚在一起,借助上海國際大都市舞臺和旅游觀光大平臺,讓更多的海內外游客了解中國農民畫,用原汁原味的藝術魅力,向世界詮釋“最中國”的語言,正是當地政府幫助農民畫做大做強的一大舉措。
【同期】:上海金山農民畫院副院長 朱希
那么從去年開始,我們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畫院的職能很清楚,就是培養我們的畫家,給我們畫家一個展示、培訓、展覽,給他們一個這樣的平臺。宣傳、出國訪問、出國展示,給他們創作研究。
【同期】:上海金山農民畫家 曹秀文:
2008年到英國去舉辦畫展,然后2009年在新加坡舉辦畫展,所以都辦得很成功,所以我信心更加地加倍了。
【解說】:曹秀文的自信來源于文化創作,而創作不僅為農民們帶來了成就感,還帶來了無盡的財富。
【同期】:金山農民畫院副院長 朱希:
走市場,我們要靠企業來做,所以我們把這個政企分開。市場我們成立了一個金山園藝,金山農民畫有限公司,專門就是搞創意產品開發,做市場。
【解說】:文化創造財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新的時代文化有了新的內涵。打文化牌,著力推動文化建設,正在成為各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的同時,寓樂與教,給人以啟迪,產生一種精神動力。
字幕:甘肅·榆中縣
【解說】:在甘肅榆中縣高墩營村,有個既能讀書看報增長見識,又能休閑娛樂鍛煉身體,還能普及政策法規和科技知識的大院,鄉親們親切地把它稱為“文化大院”。
【同期】:甘肅省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黨支部書記 錢其峰:
我們農村來講文化這一塊比較落后,我想我們把這一塊我們就辦成跟城里人的一樣,老百姓享受到文化生活。
【解說】:錢其峰告訴記者,這幾年靠種植高原夏菜,村民的收入越來越好。雖然物質生活豐富了,可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卻相對貧乏。2007年,村黨支部想方設法籌集資金103萬元,建起了多位一體的高墩營文體科技廣場,如今,這里成了村子里最熱鬧的地方。
【同期】甘肅省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黨支部書記 錢其峰:
我們這個文化大院老百姓在一天能在這里找到樂趣,能找到技術,再一個能找到很多的農業機械培訓啊、獸醫畜牧這一塊養殖這一方面的培訓啊、再一個就是能學到法律法規這一塊啊,還有土地這一塊。
【解說】:記者看到,這個名為高墩營村文體科技廣場的大院,如同一個“鄉村俱樂部”:一幢集“農家書屋”“農民科技培訓大廳”“蒲公英社區”為一體的二層小樓坐落于大院一角,院落的另一邊是大戲臺、籃球場、乒乓球臺和各式健身器材,兩側仿古的“文化長廊”掛著不同內容的宣傳橫幅,可謂一應俱全。
【同期】甘肅省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村民 錢復明:
我們這個唱的、跳的是在農閑的時間組織的,也沒有定點的地方,有時候在人家屋里練,有時候在這個地方練。
【解說】:錢復明,是高墩營村的一位秦腔愛好者,也是高墩營村“秦腔自樂班”的一員。雖然今年他已經83歲了,但是在文化大院里,經常可以聽到老人的聲音。鏗鏘的鼓樂聲時不時從大院正中的休息亭里傳來。活躍在文化大院的“秦腔自樂班”,是由高墩營村的秦腔愛好者自發組成的。隔三岔五,他們都要來大院唱秦腔,樂了自己,也樂了大家。
【同期】:甘肅省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村民 錢復明:我們自己也樂了大家也樂了,這就是我們得所有好玩的這些人都就這么個心情,就是我們玩好了讓聽的人也聽好了,這就才達到我們的目的了。
【解說】:漸漸地,以自樂班為主的文藝骨干隊伍在高墩營村形成。他們經常編排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表揚生活中的好媳婦、好婆婆、好家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高墩營村文化大院內,記者看到掛牌為農民田間學校的教室有近300個平方,配有多媒體投影設備,可同時容納260人聽報告和講座。
【同期】:甘肅省農機站高工 李建平:
我們依托高墩營村文化大院呢,開展了陽光工程的培訓。
【解說】:記者采訪的當天,正好趕上縣農機站在這里開展農用車安全駕駛和農機維修的陽光培工程訓班,全村的老少爺們都來參加培訓班,大家都想著通過培訓能學到一些新的農機技術知識。
【同期】:甘肅省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村民 錢其敬:
農機學習班是有很多好處,第一個,我們農村現在是這個農機這一方面用量太大了。三馬子、微耕機,再就是有些小型汽車這些東西我們都全部用開了。
【解說】:在高墩營村,除了秦腔自樂班和農業培訓之外,平日里不管多忙,村里的“農家書屋”都是敞開大門。高墩營村的“農家書屋”建于2008年,80多平方米的屋內,幾個大書架上擺滿了各類圖書。書屋的一角是閱覽處,旁邊的報架上擺放著十幾種報紙雜志。村民們會時不時來看書、借書。農家書屋解決了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成為農民學習的新課堂。
【同期】甘肅省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支部書記 錢其峰:
這一次我們六中全會重點提了個文化,我想我們把這個文化大院辦好,越辦越成功,叫老百姓享受到一定的文化生活,我們的村容、村貌、老百姓的經濟收入和文化生活都就上了。
【解說】:像這樣的文化大院在全國其它地方還有很多,讓農民在健身中“找樂”,在健腦中“找路”,在發展中“有為”,為和諧社會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演播室主持人】:“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這是中國執政黨繪制的未來發展藍圖。為了實現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文化將成為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成為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好的,感謝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