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產業魅力
2011-02-15 09:35:00 作者:王如林 來源:大眾網-大眾日報
“十二生肖”,十二種動物,若能像“米老鼠”一樣,有玩具,有影視,有卡通動漫,那該是怎樣的一座“金山”?有了這個點子、已經動手實施的,不是動漫公司,也不是廣告創意者,而是搞了二十多年電器的溫永林。省政協委員、山東金王集團董事長溫永林,在分組討論時興致勃勃地說“生肖”,鼓動同組的其他企業家,一同到文化金礦淘金。
搞工業的“老把式”,把賺錢的眼光瞄向了創意文化,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文化產業的魅力。這種魅力,來源于文化產業的賺錢效應。文化創意產業,居于“微笑曲線”的兩端,能夠帶來高額回報。這幾年,我省不少企業通過經營文化產業,賺得盆滿缽滿,更有一些企業通過轉向文化產業,得以起死回生。“十一五”期間,我省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從604億元增加到1230億元,翻了一番有余,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3.12%,文化產業已成為山東的一大亮點。
“十二生肖”的價值,也讓人看到了文化產業的巨大潛力。美國文化產業為其國民經濟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占GDP的比重達到了20%以上,僅僅一只“米老鼠”,在全世界席卷了多少錢,恐怕早已難以計數。我省文化產業,讓人刮目相看,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即使和國內一些地方比較,我們還有很多該賺的錢沒有賺到手。辯證地看,不足的地方,也是發展空間所在,發展潛力所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要翻兩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也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對于“溫永林”們來說,這無疑是讓文化產業這棵“搖錢樹”碩果累累的良機。
當然,讓“十二生肖”變成賺錢的“米老鼠”,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發展文化產業,不是對傳統文化資源簡單的復制,而是依靠人的創意和想象力,以科技手段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現代性的轉換。對于很多人來說,這里面有許多難以跨越的門檻。正如溫永林所言,我們還是“門外漢”,既需要專業人才的指導和幫助,也渴望各種政策的助推,只有眾人拾柴,文化產業火焰才能更高。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